第二百零一章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荀彧睡得昏沉,刘备坐在地上,枕着石床也睡着了。

突然…

“哐啷”的落锁声把两任惊醒,抬头一看,是一个狱卒打开了牢门,“两位别睡了,过堂!”

荀彧淡淡一笑,深谙大汉刑罚的他,反驳道:“我二人方才受过中刑,汉律有约,两次刑讯的时间需相隔二十天,哪有这么快有严刑逼供的道理?袁太傅未免太心急了吧?”

狱卒的语气不露喜怒…

“小的也不知,只是奉命来请两位!”

“文若,与他说那么多作甚。”刘备愤怒的起身,“袁太傅只手遮天下,这大狱中还有王法么?”

“哈哈…”荀彧努力的挤出一丝笑容,“没有王法,朗朗乾坤,大汉之内岂会没有王法,哼,玄德,让我与他袁隗一辩王法!”

说着话,两人披上深色的袍子就出了牢狱。

因为长时间没有走动,两人的步履均有些铿锵…

面前的刑房让他们感觉那么的熟悉,却又那么的陌生,这是不堪回首的画卷!

“玄德,你怕么?”

荀彧骤然询问刘备…

刘备浅笑道:“怕又如何,不怕又如何?还不是来了…”

可…

带着镣铐来到刑室内,突然荀彧与刘备均是眼前一亮,俨然,比起昨日…这里要整洁斯文许多,那些刑具已经纷纷卸下,取而代之的是案牍、笔墨、纸砚。

这已经够诧异了…

可更诧异的是,坐在刑室內的不是太傅袁隗,而是…洛阳令司马防!

这个发现,使得荀彧与刘备异口同声的喊出,“司马府君?”

反观司马防,他和蔼地笑道:“荀侍中,刘皇弟,别来安善否?”

荀彧与刘备也镇定了下来,他们同一时间想到了昨夜,那血衣…那自称是柳羽派来的人!

“我二人很好,有劳司马府君挂心了。”荀彧勉力的拱手。

刘备也拱手,他也张口想要说点什么,可止不住的泪水就涌出…熬出来了!

司马防在位置上也躬身:“两位,我奉陛下之命审理此案,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荀彧还礼,“有劳司马府君,若是我二人…或是柳弟真的有罪,司马府君也不必徇私!”

司马防颔首,不由得心头对荀彧,对刘备多加了几分佩服。

他从桌案上的匣子里取出书信。

主动问道:“这封书信,两位都看过了吧?”

荀彧与刘备同时点头,“看过了!”

“那你们可否能辨认清楚,这信上的字迹与柳羽平日里的字迹有何区别…”

“没有区别!”荀彧坦白道:“字迹足以乱真,但柳弟不可能写过…”

“足以乱真…”司马防再度强调。

荀彧想了想,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这造假之人…笔法的确是出神入化!”

“那…”司马防接着问,“那玉林观对于道家中这太平教的叛乱是何看法?同出于道家一脉,天师道就没有想过,要推翻这推崇儒学的朝廷么?”

——儒道相争!

这是一个异常凶戾的问题…

以至于,一向明哲保身、与人为善的司马防问出,也带着几分凌厉之色…

天师道对太平道态度如何?

天师道对朝廷的态度如何?

天师道对儒家的态度如何?

从这一个问题中都可见端倪…

在这种刁钻的问题下,任何一个回答,都极有可能成为破绽与证据,让刘备、荀彧…连带着柳羽与天师道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荀彧吃了一惊,刘备也吃了一惊,两人交换过眼神后,刘备缓慢的开口。

“天师道对朝廷的态度如何?这点无需详加类述…抗击瘟疫,赈济灾民,抵御胡虏…柳弟的目的是扶汉而非太平道的覆汉,这点上,天师道与太平道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也正因为此,我与文若才会坚定的站在柳弟这边!”

顿了一下,刘备继续道:“至于…道家对儒家的态度,这点…我不否认,天师道对儒家是敌视的,但无论是敌视与否,柳弟为的都是大汉…司马府君也能看到,这些年以儒治国滋生出的祸端…这些,边陲的百姓,那些无家可归的庶民或许更有发言权!”

字字珠玑,刘备的话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这一番话,究是荀彧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司马防不可察觉的微笑了一下,旋即道:“你的回答,我会如实禀报给陛下!”

刘备稍稍安心,“多谢司马府君!”

“两位既坚持这信非柳羽所写,那本府君会找专人去详细比对笔迹,若再有疑问,会再来征询二位,在结案之前,就委屈两位在牢狱里多待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