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但是早先大伙儿凭着一腔热情,已经从河边挖来了足够的陶泥。确切地说,伊南之所以要先用木炭把陶器的样品烧出来,就是为了激发村民们的热情,先让他们看到一点儿“甜头”,然后一鼓作气去帮她把所有需要的黏土都从河边取来。

伊南带着丹,烧了一茬儿又一茬儿,把所有的陶泥都烧成了陶砖。

“伊南我的神,您这又是在做什么?”

丹望着伊南用陶砖垒起了一座奇形怪状的小屋子,说是屋子,却只有半人高。连他一个十岁的孩子,都得弯着腰才能进去。

伊南垒完了这座“小屋子”之后,才开始着手做陶坯。

这回她做得十分轻松写意,特地去问了欢,妇人们都想要什么样的盛器,采集了各种意见之后,真的按照她们的意见,捏了陶碗和陶盘,甚至还捏了一个带把手的罐子。

而丹和几个部落里的孩子则拿黏土当玩具,捏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小人儿。

所有这些陶坯最后都被堆进了伊南搭的“小屋子”里。伊南在一头堆上了柴火,引了火。烟气滚滚,从小屋另一头预先留的烟道里涌出来。

如此烧了大半天,伊南熄灭了里面的火焰。再等到“小屋”彻底冷却,丹弓着身体钻进了去,把烧成的陶器一件一件地都抱了出来。

全部落就拥有了浅口的陶盘、深口的陶碗,还有一个带着把手的陶罐。

不止是这些盛器,丹他们捏出来的小动物和小人,也都被烧成了陶制的玩偶。

伊南很得意: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小屋”,这是窑炉哦!

孩子们也都乐疯了。他们亲手捏出来的“小伙伴”已经不再是软软的一踩就扁的泥巴,而是一个个表面光洁而坚固的陶制玩偶了。

一时间整个部落的孩子都想要再接再厉,给自己捏出一套“玩偶部落”出来。

女人们也很得意。新烧出来的这些器皿,比那木头和石头的好用多了。

欢捧着罐子乐得合不拢嘴,连连向伊南致谢:“亲爱的神明啊,有了这个,部落可以把那些多余的羊乳储存起来,留给身体不够硬朗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