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伊南:这有什么不愿意的?

但是,吉尔伽美什打算怎么做?难道像他刚才说的那样,把城里所有的“自由民”全都聚集在一起,听取他们的意见吗?

吉尔伽美什顿时一挺胸:“好,朵,你也来,替王做一个见证。”

他立即找来了营地一个负责管理后勤的官员,要他去取两种不同的陶筹,每种各五十枚。

接着吉尔伽美什来到营地:这时正好是午休时间,民夫们为了避开午后的暑热,吃完饭之后会稍许休息一会儿。但是工匠和官员们则会抓紧时间,把工程中的各种重要事项抓紧传达下去。

于是吉尔伽美什和伊南并肩听了一会儿,看他们是怎么传达王关于“安全生产”的要求的。听下来吉尔伽美什十分满意,接着他点出了五十人,其中主要包括各级官员、工匠和那些总是在工地上手捧泥板的工程设计人员。

伊南在吉尔伽美什身边小声地问:“他们……都是自由民吗?”

吉尔伽美什摇头:“并不!”

他很快指出这五十个人里,除了乌鲁克的官员和一些土生土长的工匠以外,都是外乡征调而来的“民夫奴隶”,理论上这些人在乌鲁克都是没有“自由民”的身份的。

难得这个吉尔伽美什,竟然能记住所有这些工匠的身份和来历——这份惊人的记忆力,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伊南在那些“民夫”里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知道他们其实和大多数官员与工匠享有着同等待遇,稍稍放心,知道乌鲁克的“奴隶”,并不像后世所想象的那样始终过着惨无人道的生活。1

五十个不同身份的,但是都一心扑在乌鲁克的这项“大工程”上的人,对于王把他们都聚在一起的这件事感到十分惊奇。

而且王说得开门见山:“关于在乌鲁克修建一座水上城门的事,王,想要听一听你们的意见。”

官员与工匠们脸上的惊异就更明显了:这么重要的事……王要听取他们的意见?

也有人的关注点完全不一样,甚至脸上露出兴奋:……什么?水上城门?这么高难度的工程?

吉尔伽美什将他们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一一记在心里,然后开口,将早先他在长老院跟前说的一番话又说了一遍。

吉尔伽美什说完,再看向面前的五十个人,他们面上大多是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