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吾有良计取崇城易如反掌。(求收藏!求订阅!)

以西岐求贤若渴的状态,发现自己才华横溢,世之英雄,然后……

一个身具仁义之名,心怀天下之人,怎么可能会被姬昌放过。

那么他会怎么想?恐怕西岐的贤才越多越好,

沈信明白了,自己刚才表现的太好了,简直就是在找活。

想到这里沈信恨不得仰天长啸,垂足顿胸。

这意思莫不就是,自己被姬昌看中了,要保本大夫出仕西岐。

这样说来姬昌根本不会杀我?

那个我还能挣扎一下吗?

面对姬昌的求贤若渴,沈信心中滑过许多念头。

最后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很认真的道:

“沈信才疏学浅,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更乃殷商之臣,军人应当有骨气,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沈信话还未说完,姬昌颔首大笑赞叹道: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杰,沈大夫实乃忠贞之人。”

在风寒雪霜的气候中,能识别草木是否耐寒在危难混乱的情况下,能显出忠良之人的节操。非常时期、紧要关头,最能考验人。

沈信的正直刚毅、临危不惧令众人敬佩敬佩。

姜子牙在旁忍不住劝道:“

今天下纷纷,定而又乱,当今天子,远贤近佞,荒淫酒色,残虐生民,诸侯变乱,民不聊生。”

“吾主昼夜思维,不安枕席。久慕大夫大德,欲于三日后,沐浴焚香,设摆宴席。

大夫若不弃,供佐明主,吾王幸甚,生民幸甚。”

姜子牙又转头望向姬昌,禀道:“臣启主公:

求贤聘杰,礼当虔诚。今日来意未诚,宜其远避。

昔上古神农拜常桑,轩辕拜老彭,黄帝拜风后,汤拜伊尹,须当沐浴斋戒,择吉日迎聘,方是敬贤之礼。主公且暂请驾回,当三日之后再行。”

姬昌沉默半晌,犹留恋不舍。

虽然姜子牙也擅兵法谋划,治理政事,但眼前这位沈大夫恐怕丝毫不比其差,甚至对天下之势有着独特的见解。

更兼有沈家之助,若是同时得子牙与沈大夫,恐怕西岐可以跳过攒兵积粮以待天时,甚至提前数年起兵伐商。

可如今垂垂已是暮年。

若按部就班的生存,只能换来临死的偏居一隅。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或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就是机会,就是迎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较多时候,这种时候需要你做出孤注一掷的选择。

这个选择一旦给出,就会有两种结果,要么一飞冲天,要么一败涂地。

对于沈信,姬昌志在必得,但姜子牙复劝,其方才告辞而退。

你要求贤没问题,你要沐浴焚香也没问题。

但是,你特喵的问过我这个主角的意见了吗?

老子没同意啊!

对于姬昌与姜子牙的离去沈信只感觉很一言难尽。

难尽……

西岐大营内,姬昌升帐,文武俱到殿前,遂传旨众臣:

“众将各归营帐,宿斋三日,三日后营中设宴同去迎请大贤。”

此言一出,仿佛一颗重磅炸弹,落入深水之中。

溅出大片水花。

西岐文武众将神色各异,表情复杂。

议论之声纷纷不绝。

对于沈信之名,众将期待者有之,不屑者有之,憎恨者也有之。

西岐之中各有利益,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忽然,内有大将军南宫适站出来禀道:

“沈信传言恐是虚名,大王未知真实,而以隆礼迎请,倘言过其实,不空费主公一片真诚,竟为愚夫所弄。”

“而今更是大军征伐,对峙崇城,战场之上凶险莫测,恐敌人乃是拖延之策,乱吾军心。”

“依臣愚见,主公亦不必如此费心,待臣明日自去请来。如果才副其名,主公再以隆礼加之未晚。如果虚名,可叱而不用。

又何必主公大费周章,大军空等一人,宿斋而后请见哉?”

姜子牙在傍,先是望了一眼姬昌,而后又扫视群臣,之后默默点头。

对着南宫适厉声喝道:

“将军!此事不是如此说!方今天下荒荒,四海鼎沸,贤人君子可遇而不可求。”

“今沈大夫乃上天垂象,特赐大贤助我王霸业,是西岐之福泽也。”

“此时自当学古人求贤,破拘挛之习,岂得如近日欲贤人之自售哉?”

接着长袖一扫,横视四方:

“将军切不可说如是之言,使诸臣懈怠!”

“大军依然如旧,继续围困崇城。”

众臣见姜子牙略有发怒之意,神色慌慌,连忙闭口不言。

不过南宫适心中却更为不忿,大军征战岂能儿戏,本欲再奏。

但却忽然望向姜子牙,两人目光相交,似有深意,片刻后眉头皱起,不知为何竟默默退至一旁。

姬昌扫视众臣,见无人阻挡,更是闻言大悦,口中继续道:

“丞相之言,正合孤意。”

“崇城之事大军也勿要懈怠,应令士卒防范不测,吾等虽胜一阵,但崇城坚固,不可轻视。”

“不过三日之后,众将应尽皆到场,以显示吾西岐对贤才之隆重。”

“喏!”

众将应喏,纷纷转身回营。

帅帐之外,南宫适刚走到门口,就被早已等候的武吉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