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妻子包袱款款抱着儿子回了娘家,永宁伯长子上门要儿子,酿成人间惨剧。

朱珏听完莫名周身一寒:结婚需谨慎,背景要问清。

本来这件事跟二皇子封不封王,也跟皇帝册不册封太子没什么太大关系,但太常寺卿蒋建儒因为这件事被御史弹劾了。

官场如战场,有站队也有分派,于是支持蒋建儒的跟反对他的吵成了一团,然后吵着吵着,突然不知道怎么就拐到了皇帝还没立太子这件事上。

朱珏:这到底是怎么拐过去的啊喂!!

然后本来争吵的官员就立太子这件事纷纷发表起了各自的建议,从遵祖制、振国纪一直上升到了动摇国本,总之一句话,立太子这件事必须得提上日程。

延昌帝没说肯也没说不肯,而是问大家觉得谁合适做太子。

以宣政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并卫国公周璁为首的,表示立嫡立长,大皇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如果要立太子自然非大皇子莫属。

以弘文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刘延敬为领头的一组则认为立贤立孝,诸位皇子除大皇子外皆年幼,应等几位皇子年长一些再看。

以含元殿大学士并太子太保孔传钊及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廷玉为首的表示完全遵从皇帝选择,皇帝选谁我们就认谁。

还有一部分不大不小的势力支持立二皇子,只是碍于大皇子的名正言顺,不敢直言,只拐弯抹角加入刘尚书或张尚书队伍。

几方人马一连五天各抒己见,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