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

于是隔天上朝,元清帝便将要修路的事宣布了出来。

修路是好事,但众大臣不知道土豆玉米红薯的存在,担心修路花费太高,一旦发生天灾,国库不够赈灾,持反对意见。

再者,如今的官道好好的,为何要修,水泥又是何物?

元清帝早有准备,营造司带着水泥进殿来,给大家演示一番,又将凝固好的水泥石板搬来给大家看。

周宗夔又站出来,将商议好的政策说与众人听,一听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再一算成本,顿时争前恐后同意了,连元清帝说的等竣工验收才付款的提议也没有反对。

于是大魏首批包工头们至此诞生。

如果说长安整个五月上半月的热门话题被皇后几人承包,下半月则被修路这件事承包了,各种消息层出不穷。

很快元清帝就看到了由工部记录整理出来的,关于长安路段的承包分配。

修路不是小花费,官员们有承包的资格,却没有足够的钱,当然就算有,也不会表露出来,这不是自动跳出来承认自己贪腐吗。

然而商贾们有钱却没有资格,正因此,元清帝才会定下先修路再付款的规矩,于是原本便依附各官员贵族的商贾们纷纷上门拜访,这种官方允许光明正大赚钱的营生,何乐不为,再者,各官员们放出话来,路修好以后,虽说命名权归了官员,但立碑上的记载,可以将参与修建的他们写进去。

在这个商人地位低下的如今,算是十分光宗耀祖提升自身名望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