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

还是元佩给他科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和尚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代那样必须严守清规戒律脱俗出尘的,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有私下娶妻生子的。

不说他们世界各朝各带和尚如何,大魏的和尚有田有产业,经商放贷加上信众的香火,是十分有钱的,尤其越大的寺庙越富有。

魏之前因为燕周对佛教的偏向,朝廷并没有正式律法规定和尚不能娶妻,到了大魏,魏太祖亲自下诏,严禁和尚道士娶妻。

然而根本禁止不了,那些有私心的和尚依旧娶妻生子,只是做的更隐蔽了些,尤其后来仁宗和神宗信佛,民间基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邵岩这一路巡视各地,期间与官员们应酬,几乎每个地方的青楼楚馆都能见到和尚的身影。

他不懂佛,但在他看来真正想出家的和尚,该是严守清规戒律专注修行的。

尤其深入了解到这些和尚的作风后,十分赞同对和尚加强管理,至少对娶妻和没娶妻的和尚做一个划分,娶了的便安心回家去做居士,即想拿着和尚的身份方便敛财,又想同寻常人一样娶妻生子,哪有这样的好事。

其实元清帝也有心想要管一管僧人,不止僧人还有道士,他对佛教也好道教也罢并没有什么感觉,也并不倾向任何一方,那些真心求佛求道的他不介意,但如今确实需要管一管了,尤其僧人,百姓们为了求活不得已剃度出家求口饭吃他能理解,这是他做皇帝的无能。

但如今有了新作物,有了新农具,粮食再不会短缺,必须得严厉禁止打着僧人旗号行商甚至放高利贷的做法,在他看来各庙宇有田有产有香火,绝不会饿着,凭何需要敛财。

再者僧人越来越多,便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难保不会被人煽动利用。

想着点头道:“皇叔说的是,外人不知王五身份,今日这件事也瞒不过有心人,便先放出消息去,就说兴善寺僧人窝藏朝廷钦犯,不过也不冤枉兴善寺,暂时交由大理寺借此事去巡检各寺庙详情,一切待上元之后具体再议。”

其实不止这一件事,他攒了很多需要等上元之后才能进行的事,譬如先前的人口普查,如今只是将寻常百姓家做了统计,要真放手来开,麻烦事还在后头,乞丐要不要登记?山匪要不要登记?犯人要不要登记?更不提各大户人家里见不得光的一些存在,又要如何登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