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

于是两人三言两语,便定下了叫一众纨绔痛苦嘶嚎的未来。

而与此同时,关于僧人的舆论发酵,随着时报席卷全国,僧人们做的这些事是确实存在的,并非记者杜撰,有不少百姓们亲眼见过,顿时各式各样的爆料层出不穷。

一时间人们对僧人的感官急剧下降,哪怕记者只是针对犯戒的僧人,但人都有连带心理,而且不算不知道,有好事者一清算,才发现僧人多么富有,叫百姓哗然。

很快接连闹出了有贼人上寺庙偷盗的事,别说还真被有贼人得手,偷出了大把金银,销赃时被官府抓获,才拱了出来。

百姓们自发举报,很快凡成亲生子的僧人都被查了出来,要么还俗要么出家,否则以奸论。

不出半个月,各地寺庙终于扛不住向元清帝投诚了,否则这样下去失信百姓,信众越来越少,佛教何存。

其实这些主持也是被元清帝唬住了,以为他真的要提刀清算,加上舆论压迫,匆匆败下阵来,事实上元清帝压根没有要赶尽杀绝的意思。

几位当世有名的僧人齐齐进了京,大有共存亡之意,倒叫元清帝微惊,同时切身感受到了舆论的力量。

相比之下道士们就低调许多,也聪明许多,记者说僧人时只捎带了道士几句,并没有重点描述,所以众人矛头全放在了僧人上,道士们不少悄无声息离开了长安城,回深山道观避风头去了。

也有不少被吓到还了俗,还有一些事不关己纹丝不动,继续专心修道。

元清帝早就派人盯着各大道观,凡是意图蒙混过关的全都被拿住,必须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