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然而就在辽太子打算继位之时,皇长孙拿出一纸诏书,表示辽帝想传位的是他而非自己的父亲,请辽太子直接成为太上皇。

因辽帝在世时确实不喜太子更看重皇长孙,又有圣旨在册,朝臣们动摇起来,但偏偏按照顺位规章,太子才是首位。

于是两方开始了拉锯。

而就在这时,被遣去边关的楚王伺机发难了,打着要帮太子和皇长孙调解、认为他们父子之所以反目成仇是有小人奸臣作乱的旗号,带兵攻向了东京辽阳府。

辽太子和皇长孙虽早有防备,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楚王城府竟有这般深,握有三十万亲军不说,且迅速击溃边关禁军,整顿合一,带领五十万兵马一路攻向京都。

辽太子和皇长孙不得不暂时握手言和,随后通过大使馆传信给大魏,寻求支持。

所以大魏出兵有名,至于届时结局究竟会如何,就得看肃王的手段了,这些年元清帝送去大辽的探子不是白送的,现在正是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

元清帝没打过仗,兵书看得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打仗的事交给肃王和众将士,他只负责做好协调就行,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做到什么都擅长,他需要擅长的是识人善用,让所有人各司其职。

虽说不担心此战的结果,但刀剑无眼,军队出发前,他还是为皇叔做了各种保障,这些年从长乐那里得来的丹药大半都给了他,还有研制出来最先进的防弹防护衣等。

枪炮营不单单只改良了火器,对刀枪剑戟等冷兵器也做了改良,甚至按照刘愿搜索出来的文字创造出了一种战车,只是这种战车适合平地大范围的战争,一直没有真正投入使用,现在正好可以用这一战来试手。

同时还派去了邵岩,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拥有金手指的穿越者还有一个作用,他们能够随身储存物资,尤其是邵岩,他如今已经拥有数万吨粮草,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后与它国开战根本不用担心前线将士会缺吃穿!

在这个时代,单凭这一点大魏已经站于不败之地!

当然邵岩自己也是愿意去的,他一直想要真正上战场走一回,即是满足他的心愿,也是为未来征战日本做准备,尽管他经历过末世身手了得也亲自带兵剿过匪,但却从未真正上过战场。

元清帝对此自然乐见其成,所有穿越者中,唯有邵岩所在的世界危机重重,其他无论男女皆成长在和平时代,自小养尊处优,让他们安逸生活在长安城出些主意可以,派去上战场却是够呛。

这也是元清帝压根不担心宋杰想要建功立业的主要原因,虽说他也未曾上过战场杀过敌人,但承位而上的皇帝和开国皇帝是不一样的,哪个开国皇帝不是一路浴血奋战上位的,不说宋杰有没有帝王之才,单叫他提刀去杀人只怕要鼓半天的勇气,真正杀人不是说说而已。

这么多年下来元清帝也算摸透这些现代人了,奇思妙想学识巧言一堆堆,但大半别说杀人,连鸡鸭猪牛都没有弄死过,加上生活的环境太过和平,很容易被欺骗算计,也就来了大魏才慢慢被迫学会,这点以夏婵和梁平安最甚。

夏婵还好一些,刚来就暴露了身份,有皇后梁才人等维护教导,梁平安却是自己一个人小心摸索了好几年,若非身份暴露又有了穿越同乡,恐怕长久下去他自己先扭曲了心理。

后来的这些穿越者更不必说,有邵岩等帮忙,只要他们诚心来投,都不会过得太差。

打仗的事不需要元清帝多操心,他眼下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

大魏从立国至今所用货币以铜钱为主金银为辅,但铜钱多于五贯便沉重不便携带,也因此民间百姓私下交易时常会以物易物,或用绢布丝绸或用粮食油盐等等。

从前大魏并不重商,对货币并没有多做改良,而如今随着各项商业飞速发展,只用铜钱已经不能满足大笔交易,虽说自从玻璃镜价格降下来,民间用得起铜镜的全都换了玻璃镜,大大减轻了铜的耗费,甚至还能拿来多余制造其它物件,但对于如今动辄万万的交易来说,还是不够的。

金矿银矿虽加大了开垦,但携带非常不易,一旦涉及多金银的交易便需要请镖师请护卫,虽说如今有禁军有巡警海晏清河,但总有求财不要命之人。

而且自从大魏崛起小国俯首,四通八达的商路开通,各国贸易上了正轨,很多异国夷人也用起了大魏货币,大魏境内有安全保障,但远去它国行商却没有巡警帮忙,于是随着商业渐渐崛起,元清帝不得不考虑对货币进行改革。

至于如何改革,自然而然想到了现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