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生资格,每年会在府学里挑选三人入国子监,州学每年挑选出两人,县学则是每年选取一人,是生员并且出类拔萃、学问有成者可入国子监。

而像慕书玉这样九岁的神童,既是大盛朝至今最为年轻的秀才、又是连得三案首,成为贡生入学国子监就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慕书玉她是要到京城去的,不过就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但去了京城就会面对伯府的一群人,就会……离开娘,哪里会有如在青州县生活的这般轻松。

更何况,慕书玉是不想娘跟着一起回京的。

不用去想也知道,以娘在伯府里的“身份”来讲,在其中若受到压迫和欺负,处处提防、虚与委蛇,想必是不会像在栖山村的庄子里如此自在。

慕书玉不舍得娘在伯府里受委屈,哪怕一丁点也不可以。

因此,就算她真的要到京城的国子监读书,她也不想娘一起回去。

可再者说了,她毕竟才九岁,即便是非常聪颖伶俐又如何,在一些大人的眼里,她就还是一个孩子。

——是孩子,就得听长辈的话,就得被迫乖巧、甚至没准受制于人。

慕书玉不想回到伯府后处处受到掣肘,还要去听那两位一直未曾见过面的“祖父祖母”的话。

而且再想一想,院试的主考官陆大人回京以后,势必会将青州府的情况上报,她这个九岁神童的信息肯定就是“重中之重”。

是以,有很大的可能性|就会引起伯府的注意。

到时候,伯府还不得表明态度,做出些许动作将“他”这个长孙给看重起来。

恐怕,不等国子监的贡生录取通知下来,伯府的消息就得先一步传来——不外乎是要她尽快回京城、回伯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