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建在什么地方,最初是有好几种选择:回巴勒斯坦,在东非乌干达或南美阿根廷建立新国家,但在1904年第六次世界犹太复国大会上最终选择了返回故土,这些建国之父当时绝没想到,他们的新国家将会同四周的阿拉伯邻居陷于长达近一个世纪而仍看不到出路的暴力冲突之中。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本是同血缘的阿拉伯半岛闪族人,排犹太主义这一词实际也包含排斥阿拉伯人在内。在漫长的中世纪时代伊斯兰教徒远比基督教宽容,在伊斯兰统治的地方,犹太人被视为大卫王的后裔而很少受歧视,留在故土的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徒一直和平相处,很少纠纷。历史在19世纪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时,巴勒斯坦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多数居民是伊斯兰农民,在城市有一部分阿拉伯基督教徒和土生犹太人。这时移民巴勒斯坦的,主要是处境险恶的东欧犹太人,由犹太复国运动成立的基金会为他们出资购置土地,助他们安家乐业,他们与阿拉伯邻居尚相安无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外相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致函犹太复国领袖,支持犹太人建国。此称为贝尔福宣言,是犹太人复国获承认的第一份国际文件。但随着欧洲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以及犹太人定居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已成为中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造成犹太移民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矛盾也开始浮现。1920年首次发生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的骚乱。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人数并不多。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人在欧洲面临灭族大祸,这时前往巴勒斯坦的已不是移民,而是逃命的难民。这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首次大难民潮。但当时英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压力下,反而对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和购置土地安家定居作了严格限制。甚至有一个巴勒斯坦回教领袖哈贾·阿明·阿尔·胡桑尼跑到德国,与要置犹太人于死地的希特勒谈判巴勒斯坦前途。但全世界犹太人组织和欧洲人道团体伸出援手,帮助犹太难民以各种方式逃亡到巴勒斯坦。有许多犹太人是穿过重重关卡,翻越阿尔卑斯山,千里跋涉到西欧海岸,再坐船横渡大洋到巴勒斯坦。我看过一部记录片,这些犹太难民抵达巴勒斯坦时,英军不准他们上岸,用水龙头冲他们,有人即冒险跳水游向岸边。其景真是甚为凄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欧洲有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占整个欧洲犹太人的二分之一。战争刚结束时,许多犹太人仍关在集中营,有的波兰犹太人曾尝试返回故居,但竟然遭到邻居的冷眼排斥,有的甚至被邻居杀害。战前波兰有300万犹太人,死于集中营的就有150万之多,战后波兰犹太人已所剩无几。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的以色列按联合国决议,宣布正式建国。当时尚在延安的中共表示支持,华北解放区的《冀中导报》社论为此欢呼道,“定名为以色列的新犹太国家,于14日宣告成立,两千年来没有祖国而到处流浪受着侮辱与屠杀的犹太人民,他们要求建立犹太国家的愿望,开始实现了。”但阿拉伯国家则拒绝承认。以色列立国的次日,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和伊拉克五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盟军向以色列宣战,要将这个新国家从地图上抹去。但结果是以色列战胜,占领了大片阿拉伯人土地,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巴冲突的开始,也是巴勒斯坦难民的由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前后共打了五次中东战争,三次由以色列发动,两次由阿拉伯国家发动。每次战争都是以色列胜利,占领更多的土地,制造更多的难民,双方的你不仁我不义也产生了更多仇恨。

历史告诉我们:一,首先违反联合国决议的是阿拉伯国家。整个阿拉伯世界始终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二战后兴起的泛阿拉伯主义一直要把以色列这个阿拉伯世界中的异族国家连根拔掉;二,激进的回教组织甚至用恐怖手段阻挠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和解。

1978年埃及总统沙达终于正视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必须与犹太人和平共处的现实,与以色列签署大卫营和平协定,承认以色列国。以色列则以土地交换和平,向埃及交还了占领的西奈半岛。但理性的沙达竟因此在1981年被激进的阿拉伯人行刺杀害。一些中东专家认为,以色列在以巴冲突中强悍无比,坚持以暴易暴,常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大概是它能在充满敌意的阿拉伯汪洋大海中,屹立半世纪而未致倾覆的因素之一。

另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因素。20世纪前欧洲是犹太人的主要家园,有1200万犹太人。目前,全世界的犹太人则主要分布在以色列(2001年统计约500万)和美国(美国90年代统计有600多万犹太人,甚至超过以色列),可以说美国是犹太人第二个民族家园。这就注定了美国在以色列冲突中感情的偏向。这种偏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就像中国人特别关注海外华人的命运一样。

犹太人17世纪开始移民美国。在旧大陆他们受迫害欺凌,在新大陆的自由主义气氛中,他们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利。美国国父华盛顿曾明确向犹太人社团表示,他反对排犹太主义(anti-seitis),他说,“我们不赞许偏执行为,也不帮助迫害者”。因此美国成为除巴勒斯坦外欧洲犹太人逃离迫害寻求自由的另一个新天地,而且是犹太复国运动兴起之前的唯一逃亡之所。19世纪上半叶德国犹太诗人海涅即力倡犹太人移民美国。他说,为了所有热爱自由的人民,包括犹太人,美国必须成为逃离欧洲压迫的人的避风港。

19世纪来自捷克波希米亚的犹太教改革派领袖以撒克·怀斯刚到美国就爱上了这个国家,对美国的自由和机会平等赞不绝口。他说美国就是犹太人的锡安山,华盛顿就是犹太人的耶路撒冷。

因此,随着旧大陆每次出现反犹太高潮,就会出现犹太人向新大陆移民的大浪潮。虽然美国社会也泛起过反犹太的波澜,但总体环境是宽容的,自由的,犹太人在此安居乐业,通过他们的奋斗和智慧,在公平的机会下不但融入美国主流,还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今天一些欧洲左派指摘美国在以巴冲突中偏袒犹太人。但他们是否思考过一个相反的问题;被欧洲驱逐的被迫害民族为何在美国得到了自由和尊严?世人只说以色列霸道,但在浩瀚的充满敌意的阿拉伯世界,仅第一次中东战争向以宣战的阿拉伯五国人口已上亿,而且还有不少不惜玉石俱焚,要杀尽犹太人的回教极端分子,500万犹太人内心的安全恐惧又有谁知。而且以色列虽然坚持以暴易暴,但很少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杀无辜。如在最新一轮以巴冲突中,以色列在遭到自杀炸弹攻击后向巴勒斯坦武装炮击报复时,还事先广播通知附近居民疏散。

如果历史可以重写,我想犹太人选择返回巴勒斯坦复国,真是选错了!早知今日,他们真该截断了魂牵梦绕的故国之思,举族投奔到能善待他们的新大陆。如是,他们还会有长达半个世纪做不醒的恐怖恶梦而要武装自己吗不错,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但如果不支持,以色列岂不是在阿拉伯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上早被回教大军踏平了吗?

以巴冲突是美国背负的一个十字架。美国维护以色列,但也几十年不锲不舍地调停中东和平,以埃1978年和解,以色列与巴勒斯坦1993年签署和平协定,互相承认,都是美国调停结果,在美国淌这个半世纪浑水的时候,以巴问题的始作俑者欧洲又做了什么?如今以巴双方已回到1947年联合国的分治决议的基本面。半世纪的争执和冲突只是白白流了无数人的鲜血,但要消除积压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仇恨则路仍漫长。

或许在长达一千多年的迫害中,犹太人养成了深重的民族悲情,强烈的被包围感和被迫害感而对身边的敌意过度刚性反弹,以至缺乏柔性的手段和妥协的智慧,在强调自身生存的安全时却忽视了他人的生存权利。这次美国遭恐怖攻击,六千多人罹难,他们的血也可以说是为以色列而流,鲜血能否让这个苦难深重而又高度智慧的民族获得新的启示?犹太人从来恩怨分明,对美国为他们作出的牺牲他们将何以为报?

虽然我写出真相,会遭到许多愤青拍砖。因为现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和我国交好,但是从我内心深处还是对犹太人抱以同情的。另外再次申明,我也是一个老愤青,之所以有这同情之心,另外一个原因犹太人并没有对中国造成什么侵犯过。

【作品相关】西夏前期历史:

前言:大家可以通过这段历史了解一个真实的西夏。西夏的立国根本不是什么民族问题,当然与宋朝在民族立场上摇摆不定,以及宋朝的虚弱有关,更多的却是因为李继迁等人的野心造就的。当然他们成就了一个辉煌的同时,也因为地域的狭小与人口数量少,成了一个弱夫挑重担。最后将这个民族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同时还加重了宋朝的负担,无数汉人与党项人都死在长达数百年的战争里。就如同一个比喻,想死还要拖一个人下水。

西夏王国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这一时期,西夏与北宋(公元960~1127年)、辽(公元916~1125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金(公元1115~1234年)并立长达近二个世纪。如果从“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立的夏州政权算起(始于公元881年),西夏历时比同时期的宋、辽、金更为长久。疆域上西夏境土之大,“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即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内蒙古部分地区,在那个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只因为蒙古灭西夏后,元人没有写出一部足够分量的西夏纪传体专史,致使留传下来的西夏史料因未被系统整理而以致愈来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