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终于这让刘娥生起了侧隐之心,毕竟与武则天相比,她心的确是软了许多。就是历史上寇准直到仁宗掌权后才平反,也是吕夷简的“功劳”。这也是一个内似丁谓的人,只不过他也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没有丁谓那般恶迹斑斑。

她叹了一口气,说:“好吧,让他回来养老吧。”

直到此时,这首谕旨才发自她的内心。

这使元俨在暗中向石坚竖起了大拇指,让刘娥重新任命寇准,还用得心甘情愿,也只有石坚才能做到。连赵蓉也向石坚投向一个嘉许的目光。

但是石坚又跪下,说:“太后且慢下旨。”

刘娥算是尝到了李培那天的滋味。这少年说话峰回路转,一句话不知道绕多少弯子,不等他说完,可不知道他究竟想说什么。

石坚说道:“太后且慢下旨。现在朝中势局不稳,太后这道谕旨犹如滚油中浇入冷水,弄得不好,反而让那些人狗急跳墙,反而不美。”

元俨一听更是一拍大腿说:“石侍郎可大用,确实此理。”

刘娥也叹道:“依哀家看来这满朝文武也只有石侍郎一人才真正想着江山社稷。”

不过石坚听了却是冷汗直冒,他心里说:太后,你这话可有语病,我想江山社稷?难道我想篡位。他连忙说:“太后,无论是先帝,还是现在圣上,以及太后,对微臣视若亲子一般,微臣都不知道怎么报答。现在国事到了犹关重要的时候,微臣不敢怠慢。更是想辅助太后和圣上使江山社稷更安定繁荣。”

这样一来,不但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更是于不动声色中纠正了刘娥刚才高兴之下的语病。元俨听了眼睛更是一亮,反正他现在是怎么看这少年是怎么地顺眼。

刘娥也反应过来,呵呵一笑,说道:“这孩子,有意思,幸好有你这孩子,替哀家少了不少烦恼。”

石坚又说道:“替主上分忧是微臣该尽的责任。”

刘娥说:“要是那些大臣都这样想说好了。”

石坚想:有啊,可都给你赶跑了,例如范仲淹,鲁宗道、李迪之流,那个差了。不过不敢说,就是一个寇准调回洛阳,还不是京城,都是他用了这么多心思,其他人就别提了。

刘娥说:“哀家明白了你的意思,哀家就等曹大人回京后,稳住局势,再下这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