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太后,非也,不但圣上,就是太后安危微臣也不敢有任何疏忽,两位圣人的安全不但关系到自身,也关系到大宋的兴衰。”

“好吧,哀家准旨了,平身吧。”

那意思是我知道了,准了,你也可以离开了。石坚知道这是刘娥有些恼了。这使他离开时有些悻悻。

第二天也就是初八,也是新年的第一次朝会,同时也是报纸发行的日子。

这份第一张报纸名字是刘娥写的,叫《大宋公报》,分十六张三十二版,定价只有十个铜板。这立即引起了人们的轰抢。由于考虑到偏远的地方,经蔡齐和鲁宗道等人的商议,决定十天发行一次。当石坚听到这消息颇感愕然,这不叫报纸,干脆叫旬刊得了。不过这也算是一个进步吧。

在前八版是各个大臣书写的文章,其中象鲁宗道书写的《贪污论》直接抨击各地文武官员拿着国家厚禄,不思报效国家,反而蛇心吞象,贪污受贿,鱼肉百姓。还有丁谓书写了一篇《忠臣论》抨击朝廷对李德明优厚无比,可他却想要做安禄山的事,幸好朝廷现在政通人和,国家强大,他才不敢进犯中原。当石坚看到丁谓写的这篇文章时,他差点想笑。还忠臣奸臣,你首先就是最大的奸臣,比李德明好不了多少。还有政通人和,更是往自己脸上帖金。奸贼都混进了皇宫,还有那个邪教,屁的政通人和。当然也有石坚写的两篇文章,整整四版大道理,相对于他的《国家论》,他那篇《邪教论》更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特别是石坚与沙戒的斗法,以及那个邪教装神弄鬼的把戏,引起了无数人的兴趣。虽然石坚在文中再三强调,不能尝试,特别是刀枪不入和上刀山下火海,还有铅锅里捞钱,那时间只允许零点几秒,可还是有不少胆大的进行了尝试。固然成功也有许多,可也导致许多人失败,增加几百个伤者。还好没有出人命,否则谏官还不用口水将他淹死。

然后就是八版著名大儒写的文章,这成了各个学子的所爱,可老百姓却不喜欢。后面十二版那就是老劝皆宜,重墨写了当年的灵州保卫战以及朱历的事迹,当然渲染的结果使朱历都不好意思见人。他说:“这还是我做的吗?”现在朱历已经成为一个从六品的武官,他的两个儿子也到了禁兵里,却被杨文广要去了。除了这些,还有宋朝前期各个英勇战士的事迹。当然也让编者写得花团锦簇,面目全非,反正怎样好怎样写。就连杨文广看到他父亲杨延昭的故事,在这里杨六郎双目闪电,手提一把一百二十斤的亮银枪,跨下青璁马能飞山泅河,和辽人对阵时只是一声大喝,辽兵就吓得屁滚尿流。感情比石坚写的赵云还在厉害十倍。他先是傻眼,然后大叫:“无耻啊,无耻。”石坚也是哭笑不得,这些编者全是各大馆院的学士书写。当然那些真正的大学士是不会做这苦活的。这已经不是在写英雄事迹,而是在写评书了,或者是在起点写玄幻小说。不过效果很好,据各地传来的奏折,自报纸一出,各地百姓对士兵态度立即变得亲近起来,同时士兵风气也为之一变。当然石坚知道这是各地在浮夸,但也说明了一点多少起了一点作用。

最后两版才是国家的法令。石坚粗粗看了一下,虽然这份报纸价值十个铜板,换成前世物价要好几块钱,可他还认为远远不够成本。事后他问公孙城,公孙城果然回答说成本达上二十多个铜板。但是这个价格是众官员商定,怕贵了没有人买。石坚有数,刘娥恐怕要采取自己做法,上广告了。不然一期印两万份,现在看到购买情况这个数字还要扩大,就要最少倒帖两百多贯,一年下来,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还不包括驿站传送的巨大开支。

不过换成旁人也许认为也值了,报纸一出,其影响可是不小,并且很快连茶馆里也出现了专门读报给不识字人听的读报人。但主要刘娥和赵祯都是一个朴素的人,也就是一个小气的人,现在石坚给他们指了一条生财的道路,他们不用才怪。

这份报纸很长,大臣都拣感兴趣地粗粗看了下。这次刘娥为了报纸顺利发行,减少争议,可谓是刹费苦心,用了丁曹一派的钱,王石一派的鲁,元老派的吕,还有独立其是也就是自由派的蔡。这样一来,朝中所有大臣看了这份报纸都是马屁连天,纷纷叫好。

不过从本心来说,所有大臣都知道这的确是真宗死后,刘娥和赵祯的第一件真正有功绩之事。

议完了报纸的事,谏史哈箐进谏。说:“臣弹劾工部尚书石大人与民合伙经商,与民争利。”

石坚先是一愣,然后明白过来,这个哈箐是丁谓的嫡系,肯定丁谓一党听到自己与王坤签定那份合同的事。

不过刘娥不知道,她就问石坚是怎么回事。

石坚从容答道:“启禀太后、圣上,因为微臣要做试验,其中改良车床,制造新式武器,还有其他种种都需要大笔金钱,所微臣想了一个赚钱的法门。这些事物都是天下没有的,谈不上与民争利。”

刘娥点头,当然对于石坚赚钱的本钱她可是知道的,但同样每造出一样东西来,他的花费可都是不菲,如果不是他想办法挣来的钱,光靠在国库里动用,换作那个皇帝都会肉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