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

一个个达百斤重的石头呼啸而下,砸在密集的队伍里,基本上没有一个石头落空。

元昊立即吩咐撤退。

虽然撤退了,可元昊也在头疼,宋朝有了这种武器,要是少还好一点,要是多就不太好进攻了。

他先将部队驻扎在宋朝投石机射程范围外,然后命令队伍休息。毕竟穿过白干山,又急奔到金明寨,士兵都有些劳累。他与张元、吴昊商议了一下,决定向石坚学习,从四面八方,将队伍散开,同时进攻金明寨。

这一招果然狠毒,这种投石机本来制造困难,所以造出来并不多。让石坚这一带,城中只剩下几十台。一是数量太少,根本不管用,二西夏士兵散开了,连击中的准头也没有了。

狄青叹了一口气,石坚临走时曾经嘱咐过他,无论西夏大军再怎么进攻,也要他将金明寨守住七天。可现在看到元昊势在必得的样子,这七天又要苦战了。

只是一会功夫,无数的云梯就搭在金明寨的城墙上。在元昊的监督下,这些士兵玩命在往城头上爬,没有一个时辰。金明寨的城墙上,到处都有西夏士兵攻上城头,险情更是连连不断。

狄青忽地一咬牙。他再次召集城中的所有骑兵,猛地打开城门,不顾自己的伤势必,带领三千士兵杀了出去。

s:我很喜欢狄青,所以多写了一点。但另一边石坚怎样呢?很轻松,真的很轻松,马上就能看到。票来吧,不能我呼唤了三次,只唤来了一张月票?(注:古代不同时期,一尺长短不同。商代,一尺合今1695,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231;秦时,一尺约231;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三国,一尺合今242;南朝,一尺约258;北魏,一尺合今309;隋代,一尺合今296;唐代,一尺合今307;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也就是六尺等于一米九,七尺等于两米二。)

第225章 七日

西夏士兵在元昊的监督下,正忙着攻城。他们根本想不到金明寨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会主动出击,如果这是在夜里还好一点,他们可能趁着天黑袭营,可现在是大白天!现在按照元昊的安排,兵力分布得很散,看到宋朝几千大军杀出,不由地慌乱起来。特别那一万多在金明寨外交战逃回去的西夏士兵,一看到戴面具的狄青,都恐慌地大叫:“铁面怪来了!”然后就拨腿而逃。

现在他们与前天追击崔灭狼的形势,恰恰倒了过来。那时候他们骑在马上,崔灭狼他们是用双腿跑。现在因为攻城,他们全下了战马,只能用腿跑,而宋兵却骑在马上。

狄青今天换了战马,还换了兵器。战马前天刺了一下,受了重伤,不能骑了。兵器却换成了长枪,因为大多时候,是面对攻城的士兵,必须弯下腰去,用弯刀,长度短了一点。他在没有吃官司之前,曾跟武师学艺,学的主要是刀剑,长枪他没有碰过。不过他在武艺上天份很好,后来进了京城,杨文广十分欣赏他。教了他不少枪法。

应当来说他在京城里一段时间,收获最多。不但杨文广等人教了他武功,还与他切磋。同时,石坚为了成才,还送了许多兵书给他看。这几个月是他成长最快的时候。如果在半年前,他可不敢主动带兵救援崔灭狼,虽然即或崔灭狼全军覆没,也不关他的事。可就会在金明寨宋兵中留下,一种害怕西夏人的阴影。更不会面对数倍敌人,竟然放弃城池的天险,主动出击。

狄青这把长枪也是特制的,实际上这时宋人用的长李,把柄都是木头的,只是镶嵌了铁枪尖。一是为了节约成本,二是减轻重量。狄青没有宋明月这个野人力气大,可拿着这些木柄枪还是觉得份量太轻,所以特制了一把纯铁枪。这把枪实重三十多少斤,因为是纯铁打造的,所以不但可以当枪刺挑,还能当棍劈砸。

除了前天一万多西夏士兵,大多数西夏士兵还不知道狄青的威力,更有人不信这个邪。看到狄青杀过来,西夏大将李得保首先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