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页

其次是厢兵,也就是冗兵,厢兵的确解决了灾民与流民,可这些人就象石坚前世的市容一样,胡作非为,对国家贡献少,反而为国家抹黑,而且战斗力根本没有。就象石坚少年时,一支强驽让几百人吓得投降一样,这一点也不夸张。而且王安石的变法,也只是从老百姓手中把钱抢到朝廷来,并没有真正的开源,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是冗官。象石坚最多时,头顶上有五六顶帽子,其实实职只有一个。但发薪水时却是实打实的发五六份薪水。他还不算多的,有的人最多时头上有近十顶帽子。虽然分了官员的权,也使贪官现象是历朝最少。可养活这么多官员费用多大?

然后是冗政,官不在本职,虽然杜绝了官员专权,可结果几大部门互相不协同,造成资源多次浪费。不要说各大部门,就是有的官员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事。而且官员调动频烦,结果政策没有连贯性,也不利于朝廷的健康发展。

还有宋徽宗的昏庸,以及蔡京高俅等奸臣造成的结果。

可是石坚在论文中特地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虽然他们才华横溢,并且用心也是好的。可因为他们太固执,司马光保守稳重,但稳重到了死气沉沉的地步。王安石狂热激进,激进到了偏执的地步。就比如一匹马,向东走也能找到更好的野草,向西走也能找到更好的野草,但因为这两人,好不容易向东走了几步,又被拉到西边,然后再拉到东边,结果还在原地踏步踏。最后就是再好的马,也会被折腾得元气大伤,筋疲力尽,然后轰然倒地。事实也是这样,不要说在宋神宗手上朝令夕改,曹太后用保守派,哲宗用改革派,到了徽宗手上更是挂羊头卖狗肉,被一干奸臣当作挡箭牌,搞七搞八,胡作非为。

因此,石坚指出。不能不承认,这两个人有本事,也是能臣,可他们造成的后果,甚至比宋徽宗与蔡京对北宋的灭亡担负的责任还要大。

当然这是他一家之言。宋朝灭亡还有其他原因。纵观北宋一代,宋太祖、太宗、仁宗、神宗、哲宗都是有作为的君主,就连真宗、英宗虽然平庸了一点,可也不是一无是处。但在最有作为的仁宗手上,西夏突然崛起。到了第二有作为的神宗手上,接连发生许多天灾人祸,让他们黯然神伤。否则就是在这两个皇帝手上,为后代打下的基础,让会让北宋苟延数代。

因此,石坚现在要把他们找出来,自己亲自教育。如果司马光还是保守,或者王安石还是偏激,他是会宁肯这两个人才不要,也会动杀机!反正后面人才很多,比如苏东坡,以及富弼他们。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他就象李织所说,如果朝廷是干,粗一丈,他这颗枝都粗达五尺。如果等到他后面的事情全部结束,宋朝干也会增长到五丈甚至十丈,可他的枝却成了十丈或者二十丈,那么他会怎么处理?

如果他不在朝廷,这两个人的才华还会脱颖而出,到时候党争再次上演?

首先是司马光送进了石府。司马池可不知道石坚随时有杀他儿子的想法,听到石坚准备收两个嫡传弟子,自己的儿子就是其中一个。他欣喜若狂,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将司马光带到石府,那可是千恩万谢。

不要说他,这件事也不需要隐瞒,梅道嘉公开去找司马光与王安石,结果很快让皇城司得知,最后刘娥与朝中大臣都知道此事。

连赵祯与王曾,还有病重的鲁道宗全部到石府观看。

无论他们那一个,都知道朝中需要一批能臣,将朝政支撑。而且石坚到现在就没有看错过人,包括范仲淹、鲁道宗、蔡齐、薛奎以及各个武将。那么这两个少年十几年后又可以继续成为朝中的中流砥柱。这可是好事。

赵祯还是好奇心重,拉住司马光的手,问东道西。但司马光也没有畏惧,板着一张脸,冷静地回答。更让众人啧啧称奇。当然最高兴的是司马池,他一张嘴笑得都快塞进一个鸡蛋了。并且赵祯看了他的阅历,一高兴,让他升为兵部侍郎,同样一个郎,区别可是天壤之别。

司马池还要好一点,特别是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差点激动得一口痰涌上来,成了中举的范进。过了半天,立即杀猪宰羊,招待使者,还送了大大的礼包。可使者哪里敢收,吃归吃,你家儿子可是连石大人都看中的,我们可不敢收你的礼。然后王家大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