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页

石坚又是一拱手道:“还望诸君牢记鲁大人的话,公私分明,这样才能对得起你们身上这一身官服。”

说着他还看着几个只会拍马屁的官员。

说完后才来到鲁宗道灵柩前,看着隶简这个谥号,自言自语道:“这样的大臣,连一个文字都要吝啬吗?”

太常寺地一干官员都听了脸上变色,一个文和一个武字,是对那些对朝廷做出最大贡献的大臣封谥的。在他们心目中,鲁宗道好象离文字的资格还差了一点。

但在石坚心目中,这数年来,鲁宗道和王曾就是朝中的中流砥柱,撑起了朝中的正气,完全可以担任这个谥号。

石坚说完后,再次鞠了三个躬,向众人告辞,然后洒然而去。

石坚走得潇洒,可是让刘娥很为难了。确实,在石坚的事上,她做得很不地道。于是想了想,当场赐予鲁宗道谥号为文直。还对其诸子进赏。

然后回到宫中,将杨怀敏赐死。她这是在丢车保帅了,不把杨怀敏赐死,石坚心里肯定会不平,朝中还要靠石坚应付大事发生。就是石坚不在朝堂上,也一直为朝廷梳理羽毛。

在她想法,也不能凡事都要依你,现在鲁宗道如愿以偿得到文字,家人也安排妥当,杨怀敏可是一个副都统,也让哀家给杀了。这样总的上来说,哀家也能说得过去了。

现在刘娥掌权日久,心态上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在历史上刘娥执政的末期也不如初期,在初期她感觉丁谓不对,那时候可没有石坚的参预,也果断地将丁谓流放,同时执政也是兢兢业业。可后来搞的名堂就多了,幸好她死得早,否则赵祯的下场还不得而知。

可是罗崇勋在宫中害怕了,他哪里想到会被石坚记挂上。这个人没有曹利用的威势,也没有曹利用的嚣张,并且他还对他们这些内侍们很好,从来没有看不起他们。可是一旦他认为是敌人,可没有好下场,朝内的丁谓,国外的元昊,最后全部伏法。

他的厉害是他的智慧,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罗崇勋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心想早知道这样,我就是让曹利用踢上三脚,也不会乘机报复。

刘娥看到他这样子,将石坚叫到宫里,对石坚劝慰,说罗崇勋虽然有错,但曹利用之死可与罗崇勋无关。或者让他降职,处分一下算了。并且将罗崇勋喊来,向石坚认错。

看着这个太监在自己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石坚知道这场戏又是刘娥教他这样做的。降职?降了还不允许再升?

石坚也没有做结论,只是说道:“罗大人,好威猛,让下官想起了李辅国。”

李辅国,唐肃宗时当政宦官,比起高力士,他更危害朝政。少时为高力士仆役,后入东宫服侍太子。后来辅助唐肃宗有功,拜殿中监,封郕国公,权势显赫。当时宰相和百官除常日朝见外,奏事必须经由辅国才能面见皇帝。宰相李揆为拍他的马屁,对他执子弟之礼,称五父。他以肃宗名义逼上皇唐玄宗迁西内太极宫,亲信高力士等人全部被贬谪。致使玄宗忧郁而死。然后肃宗病重,李借机杀反对他的张皇后和越王系。将肃宗活活吓死。然后扶代宗即位,说:“大家但内里做,外事听老奴处置。”代宗不快,可他手握禁军,无可奈何,只好尊称李为“尚父”。后来代宗只有借宫闱之就另一个奸监程元振之手,将他刺死。当然可想而知,引狼入虎。

唐朝的宦官之祸,是唐玄宗用了高力士开的头,到了李辅国手上才正式成为祸乱。这与朋党相争、藩镇割据造成了一个庞大的,朝气向上的唐朝最后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