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

这时候石坚已经来到大洋岛的东侧,也就是现在宋朝百姓居住最多的地方。他与田瑜一样,也没有那个能耐穿越整个大洋岛,就是他百战百胜也没有用。一路上许多地方是沙漠高原不算,也没有人家,他供给不到补充,路途也太遥远。

所以他还是只有与田瑜一样,从大洋岛的东岸强行登陆。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登滩最主要范围小,目标明确,容易受到敌人的打击。当然如果有远射炮火。强行用火力射出一定的范围,登滩还就得比较容易。可你有炮火,人家也有炮火。这也是二战时诺曼底登陆为什么联军那么慎重,而且在史书与大书特书的原因。

但同当时的联军一样,石坚现在取得了海上优势。经过塔尼翁海峡一战。现在天理教也没有能力再组织一批海上船队,就是有他们也没有这胆量,损失太重了。可是一旦上陆,他们优势将化为乌有,敌人可是他们几十倍,就是用人来填,也将他们这几万填光了。

石坚带着船队在大洋岛的东北角游荡了几天后,一个夜晚,一艘小船靠了过来。这艘船上有几个宋人,还有几个土著人。石坚亲自将他们接到舱内。然后同他们密谈了许久后。终于在第三天,开始下令登滩!

第408章 深入

石坚这次登陆的地点选择得很深,他选在东南角,宝石城。石坚曾看过地图,宝石城的建址与后世的悉尼建址十分地靠近。这也难怪,一是这里有优良的港湾,二也是帕拉马塔河的入口。同时这里地形平坦,河流密布,也适宜开发。这里也是目前宋朝百姓聚集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

而且由于帕拉马塔河,也就是现在宋朝百姓所称的宝石河,可以将他的船队一直延伸到很深的地方。这样也不利于张元防守。

现在张元也很头痛,在他看来就是潘闾的船队未必能将石坚的船队全歼,可最少也会给石坚的军队一次沉重的打击。然而传来消息,石坚的军队损失很少,但将潘闾引到麻逸的一个海峡里,潘闾的船队就奇迹船地全歼了。

不是大败,是全歼,一艘船都没逃回来。然而究竟是怎样的战斗,他都不清楚。只是听到海上天理教的海客传来消息,说到了那个海峡后,那些船只就开始燃烧起来,并且石坚还在岸上埋伏了许多人,连侥幸逃上岸来的人也没有放过。

张元就不明白了,这是海峡,不是长江的中游,也不是黄河。宋朝制造出什样的远程武器,能将海峡中的船只烧着?然而他知道一点,从此以后海上将会再次成为宋朝的天下。现在怎么办?原来还指望潘闾将石坚击败后,拖上一段时间,那么那时候大洋岛的庄稼就会成熟,他们就有了粮食。这样是战是逃,自己就有了一个选择。

当然现在他还可以逃到山里面。毕竟宋朝在大洋岛也留下了大量的粮食。这是第一熟的小麦,还有许多没有来得及运向宋朝。但是没有了他的指挥。这些土著人立即土崩瓦解。这与他原来的宗旨不相符合。毕竟他想要在这地方称王,手上得要有兵。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在岸上与石坚做一次决战。最主要他还有一个强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手中有许多马。这也是宋朝百姓的功劳。在大洋岛有许多山马,这种马比中原的吐蕃马、蒙古马还有回鹘马的体型要小,但比滇马要大一点。

一些文明先进的部族也开始进入游牧时代。当然他们只是蒙昧无知地饲养这些牲畜,为了填饱他们的肚子。后来随着进入大洋岛的百姓越来越多,大洋岛许多地方是原始状态,在没有开发成熟地之前,就是大片的草原,于是有许多百姓开始饲养牲畜,当然他的饲养经验与手段还有规模比原来的土著人要高得多。这些牲畜每年为宋朝提供了许多肉类还有皮毛。只是太远了,都是晒干的咸制品。还有广大的面积,为了交通,人们开始正式饲养马匹,用它来作为代步工具。

几年下来,大洋岛的马匹数量达到惊人的二十多万匹,当然羊牛之类牲畜更多。后来石坚开发西北,许多商人还从大洋岛引进种马和种羊。张元这次暴乱,由于安排妥当,还有大洋岛上的官员失职,事发突然。造成在大洋岛上的宋朝百姓很少能逃走。这些人或者被他杀害,或者被他当作奴隶,成为土著人的劳力和泄愤的物品。这些牲畜也留了下来。

这一点造就了他手下几万契丹大军的战斗力恢复到原前的状态。毕竟契丹人是一个马上的国家,离开了战马,也就那么回事。但是会骑马的土著人还是很少,到现在战马是够了,但骑兵除了这几万契丹兵外,只是四万几千人会在骑在马上作战,而且动作生疏。但这也够了,毕竟石坚带来的只是步兵。

但作为防守的一方,并不是象田瑜所说的那样,他们占了地利。大洋岛海岸线太长了。田瑜的几次失利也是由于上来,他轻敌的原因。一开始抢滩松懈了,然后赶来的人越来越多,毕竟他们手里有着马匹,速度也很快。最后被一次次地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