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页

某种意义上,现在石坚已经成为神话人物,或者妖怪级人物。不但跟着参加叛乱的宋人,就是土著人也听到他的鼎鼎大名。如果原来看到这个木像还不会害怕,现在终于一些叛党出现了怯意。

他们在想,也许石坚附体于上?就是有些人不相信此事,也有可能认为石坚早就算到了这一步,所以他才有这样的安排。未必要石坚亲自前来,只是石坚出谋划策就行了。况且石坚狠毒的也是他的计策,而不是他的勇武,他们同样也出现了怯意。

当然杨偕清楚地知道眼下的情形,城内的叛党还在负隅顽抗,城上的守城士兵兵力不足。就是这一波爆炸炸死了两三千人,也无事于补,只要叛军将军心稳定下来,再次组织进攻,城池还会丢守。

因此他推出了石坚在江宁第三道安排。那就是火炮。

石坚一直不喜欢火炮。因为这是他从史书上得到的结果,象明朝中国的火炮技术就相当发达,可明朝并没有因为它而变得军事强大。当然他能造出先进的野战炮,那是最好不过的,可现在这更不可能实现。火炮不是它没有威力,而是它太过沉重,不好运输。特别对付游牧民族,它的行动缓慢反而拖累了军队的速度。

因此他更青眯步枪,相比于火炮,一旦步枪技术成熟,成本低,更容易携带,而且杀伤力不小。但步枪因为拘于膛线与子弹标准这两项技术,一直没有进展。而自从幽灵船事件后,他感到将有一场大风暴来临。因此不得不再次命他的学生将研发的重心。转移到火炮上来。现在宋朝造出近千门的火炮,当然还是那种青铜炮,铁炮的技术也没有进展,不过比以前那种动不动就炸膛的火炮要好了一点……所以某种意义上,宋朝这次大臣急于用交子代替铜钱,也有这一层因素在里面。

但事物有正反两面,正是因为这种火炮,契丹这次入侵,许多城池没有丢失,这种火炮也起了重要作用。

这次杨偕不但带来的几百把步枪,还带来了两十门火炮。

同样,就是火炮的威力再大,也不可能将这么多的叛军全部歼灭。但它的震摄力,比刚才的爆炸一点也不差到哪里去。

巨大的声响,以及夹杂着一道道火焰从炮管中伸出。每一发炮弹落下来,都有数个挤在一起的叛党,被爆炸带来的冲力,掀上了高空。这可不是石坚的前世,战士已经习惯了各种火药武器,人们的影响还是留在冷兵器时代。这种情形终于使这些杂牌军慌乱起来。

终于站在护城河边的叛军开始崩溃,他们跳下河,向对岸游去。还有的向两边逃去,因为每一道城门都有一座大石桥与外界沟连,他们试图找其他没有炸塌的石桥逃出生天。

看到这里,站在李织身边的一个五十岁的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公主,我们撤吧。”

现在他们得知从润州还有其他一些地方,陆续地有一些军队赶来支援,当然他们都畏惧叛党势大,他们手上兵力不多,在路上拖拖拉拉的。但一旦这边叛党的军队出现崩溃,那么这些贪生怕死的将士可不会放过这次痛打落水狗的机会的。

说话的这个人是南唐著名宰相宋齐丘的后代。准确的来说是宋齐丘侄子,也就是从子的后代。因为宋齐丘本人无子。对于这个人,司马光的品价很高,说南唐有精兵十万,长江天险可当十万,老宋齐丘,机变如神,可当十万。他说冯道路重名于中原,齐丘擅誉江表。意思就是五代十国时,最著名的两个宰相。冯道,就是那个事四朝,相六帝(实际上包括契丹在内,是五朝十帝),这说明这个人政治上很无耻。但反过来说,他确实有本事,不然这么多朝代的更替,都让他做了宰相?特别是他帮助契丹人,从民族大义上来说,简直就是叛国叛族。不过他也利用他在契丹的权利保护了许多汉人。因此这个人的争议之声,到现在都没有平息。

相比于冯道,宋齐丘争议声少得多。他很傲气,至少比石坚骄傲,他说过他才华,古今独步,书法让欧虞感到羞耻。这一点和那个敢说大话,说自己一定会考上状元的胡旦有得一比。不过他确实比胡旦本事大,为南唐的强盛立下大功。可惜李璟(唐元宗)即位,他信任被唐人称之为“五鬼”的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查文徽、魏岑等五个邪佞之人,宋受到排挤。隐居于九华山。但就是这样,还在唐主威逼下,含恨自缢于九华山。

其人即死,唐主再无顾虑。因此对他的家人,也就是他的几个侄子的家人,也很厚待,算是补偿吧。这个人就是他的后代之一,叫宋奇。平时喜欢看兵书战法。自认为有智谋。后来大航海,因为海外缺少管理,也更是宋人的天下,因此内斗开始了。有许多海客组成松散的联盟。这些南唐大臣的后人也组成了一个联盟。不过因为他们的身份会让宋朝敏感,所以这个联盟很秘密。但一个人呆在黑暗中,他的心灵也会变得邪气起来。一个组织也是。而且呆在黑暗中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暗箭伤人。

于是在得利之后,一些海客心中产生了想法,这个宋奇也是其中之一。正是这些人,最后成立了这个天理教,随着它们的壮大,手中有了更多的金钱资源势力,特别是京城中某个或者某些尊贵的主,主动找到他们联合,它的宗旨也从如何保护自己,获得更大的赢利,变成如何推翻宋朝,复立故国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