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页

远处还有契丹军队看着,可就是没有一支军队敢主动进攻。继续作壁上观,太可怕了,现在易州整成了一个黑洞,来多少军队吞多少军队。这也再一次印证了石坚的赫赫有名的战功。怎么打?军队不如人家军队,智谋不如人家智谋。而且也看出来了,石坚这并不是想占据易州,否则易州就这三个县,想占据的话,他也不会到一处就来个一把火。这是想掳百姓离开,还有将易州的粮食抢走。掳就掳吧,抢就抢吧。只要不继续北进就行。到了石坚最后进攻容城时,一些契丹大户早就拖家糊口的,逃到北边去了。至于官员与士兵更不知道逃到哪里去。

石坚一看不妙,城门大开,我怎么烧?于是派了几个探子进城,冒充契丹士兵将城门一关。然后连夜烧,得烧快一点,否则一会儿城门开了,全部投降了,也不好意思烧了。

仗打到这种地步,其实在远处作壁上观的契丹将领,也一个个羞愧得想找一个地缝往下钻。

连听到大捷的消息,从南边赶过来的庞籍与明镐,也感到啧啧称奇。这也太扯了吧,契丹什么时候变得连宋人的骨气都没有了?石坚向他们解释了原因,但也嘱咐他们不要外传。造成这一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辽兴宗的穷兵黩武。就是因为他喜欢打仗,将契丹族中的壮年青年打得差不多了,将国库里存放的一点东西打没了,才有这情况。这也是石坚再三将他放走的原因。

就象运动员,有几个长寿的,适当的煅练增加体质,可过度的开发,对身体反而不好。宋朝军队是不敢战,越不敢人家越打你,最后活活拖死。契丹都敢战,可战多了,死的人多了,人口基数跟不上,再加上财力跟不上。大麻烦出来了。现在契丹就是这种情况,没有多少青年了,再抽生产还要不要了?难道学着元昊那样,最后百姓都开始饿饭,一个劲地往宋境跑,拦都拦不住?契丹军队捉襟见肘了。如果在辽圣宗时,石坚敢这样猖獗?马上大军压境,当真石坚是神仙,就凭手续里这十几万人,对付一国军队?

给石坚天大胆子也不敢。

就是这样,石坚马上还得撤回去,不能让契丹人急了。要攻,还得等北方的消息。想来听到石坚大捷的消息,这回一些部族真会坐不住了吧。除非他们现在换了性子,死忠契丹了。那也不可能,都想做草原上的狼王。

庞明两个人听了点头,什么叫策略,这叫做策略,就象诸葛亮一出茅庐,就三分天下一样。这是对势的运用。可两个人不明白了,既然石坚对大势如此清楚,为什么与刘娥关系弄得这样僵?虽然你是为了小皇帝,可人家是母子,比你总要亲近一点吧。以后就是皇帝亲政了,同样也会恨你一个大疙瘩。

这两个人都是后进之臣,对于赵祯身世不理解。其实以后一旦刘娥死后,赵祯的身世翻开,还不知道赵祯怎样看待刘娥。况且石坚手上有一张很好的底牌。

而且石坚苦日子就要到头了。现在刘娥为了争这一口气,本来身体就不太好,还在强行着支撑与吕夷简处理朝政。别看现在医学比原来进步了,还有老太太自己想活下去,不顾是不是石坚所教,练太极拳,可也没有几个月好活。

并且一件天大的事情就要发生,这会使刘娥急火攻心!

两个人还不知道,当然其他人也不知道。那就是经济危机!

这玩意儿,现在人还真不懂。也许事情发生了,才有一些聪明的人回味过来。前段时间,因为朝廷开始恢复正常,还有各大矿藏的开发,以及朝廷提供的强大援助,这也是史上前无仅有的援助。从来就没有国家向百姓提供过这么多钱救济。

现在夏收来了,朝廷也没有道理再提供了,就是老百姓自己也不好意思要了。还得要主动交税。那么相关的产业全部停下来,比如帮助百姓盖房的烧砖瓦的窑厂,水泥厂,还有为了救济百姓衣服的作坊,从布料到染坊。这中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老百姓,以及小商人看不到,看到这些产业这么红火,自己也来办吧。确实当时不愁销路,这养活了多少人。同样这些人再次销费,于是整个经济以一种病态的形式高速地发展。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年里,办什么红火什么,不愁卖。

可现在一停止援助,老百姓自己花钱买,就要敲敲打打计算一下。还有一条,那就是粮食,去年的粮食涨价,棉花不种,全种粮食了,只有石坚还在真定府强行种植棉花。再加上大洋岛的丰收,好了,粮价一下子跌得不成样子。契丹那边饿得要死,这边宋朝粮食践得都快要喂猪。农民收入更少了,也更舍不得买东西。

原来手里有了钱,都舍得买,吃的穿的用的住的。现在都舍不得买了,越舍不得买,产品开始积压。这种不叫囤积,现在让商人囤积居奇也没有这个胆量。那么工人回家吧,不得不解雇,这些工人没有职业了,又为市场减少了产品销路。

如果石坚在朝中,那好办,开发南洋,不但将南方的几个国家卖出去,还会继续带动几个行业发展。同时,在物价,特别是粮价低廉时,朝廷主动收购,这样一步步地将物价还原,带动就业率,市场开始软着陆。骚动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