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页

元俨继续说道:“其实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多。但他们也许与臣是一个想法吧。只是可怜李宸妃,生下了皇上,居然终生无处诉说,连去世的那一天,怕皇上危险,也没有说出一个字。”

赵祯听了泪流满面,转过头来,看着吕夷简,再次问道:“是真的吗?”

这不是小事,就是话是从元俨嘴中说出,他也要小心求证。

吕夷简也不敢撒慌,他说道:“陛下确实是李宸妃所生,臣也知道此事。就是王爷不说,臣也要禀明此事。不过,皇上,虽然太后不是皇上亲生母亲,可太后与杨太后共同抚养,也将皇上视为亲生子女的一样。”

这是在帮刘娥说话了。虽然此时赵祯心乱如麻,还是点点头。这时候帮刘娥说话很不容易的。也不枉老太后对他的看重了。古时候看人与现在看人是两样的,特别是汉人,因为受了孔夫子的影响,看人着重的是品德。象耶律焘蓉与石坚拼得头破血流,也没有宋人仇恨,为什么?人家是契丹人,不帮助契丹,还会帮助大宋?这是爱国。吕夷简这样做,不管出于什么目标,也是报恩。如果现在吕夷简马上投靠赵祯,摇尾乞怜,出卖刘娥,反而让人看不起。

这时候赵祯只是痛哭了,亲生母亲啊,自己一天也没有报答过养育之恩。同时,他还派了人进入深宫,询问杨太妃,杨太妃与刘娥不同,这个女人心肠很好,也很仁慈,在这件事上也不敢掩瞒,再次证实。

小皇上这一下确认无疑,也不顾龙颜了,坐在龙椅上哭得死去活来。(对于这件公案,有两种说法,一是元俨说的,二是杨太妃说的。但前者说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刘娥执政时,对老爷子压制得很厉害,两个人有很多矛盾。不过刘娥也很忌惮老爷子,两个人真较劲,虽然老爷子处在下风,可老太太未必会讨得什么好处)

大哭了一顿,一个人也不敢劝。有许多反应慢的大臣,还没有回味过来呢。赵祯想起来了,他要去李宸妃的殡所祭拜。

吕夷简一直在注视着赵祯的神情,看到刚才自己说老太太的好话,小皇上没有产生反感,胆子也大了一点。他再次说道:“皇上应当先顾公义,后顾私恩,刘太后与杨太后将皇上哺养了这么多年,皇上也要报答这份恩情。”

吕夷简的意思是孰轻孰重,比较起来,还是刘太后与杨太后重一点。

赵祯这回没有点头了,妈的,老子在亲生母亲不及养母重要。不过没有表示反对。

元俨一听不乐意了,这小子怎么回事,还想玩翻案的游戏。他说道:“杨太后既然能尊称为太后,那么李宸妃更应当能尊称为太后。”

李宸妃没有刘娥重要,但比杨太后重要吧。

赵祯这才点头,并且传旨,尊杨太后为保庆皇太后,但同议军国事这一名头删去。这个杨老太太,也不大,才四十几岁,但功利心也没有刘娥那么重。删就删吧,况且皇上大了,自己干政何必呢?

但赵祯还是听从了吕夷简的话,先为刘太后办丧,然后才到洪福寺,祭告李宸妃。不过办丧归办丧,但他也命令士兵将刘宅全部包围起来,他现在都有将刘家老小全部杀死的念头。老太太虽然将他养大成人,可连亲生母亲都不让见一下面,也太过份了。当他命人打开棺木时,看到刘娥的主持下,李宸妃穿着的就是皇后的衣服,而且因为水银的保养,面容到现在还栩栩如生。赵祯才对刘娥的怨气减少了一点,命士兵撤除对刘宅的包围。

这时候吕夷简又提议了,人都死了,名份要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