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页

还有一条道路可走,就是不进攻契丹。但要防守,大家看一下地图,从唐山的南面一直到朔州,是多长的防线(其他地方防线更长,但对宋朝的京城危胁不大,如果从陕西发起进攻,对于契丹来说,得不偿失,从战略角度来看,没有人愿意作出这种选择)这样的防线,面对契丹的冲击,得要驻守多少士兵,而且长城大多损毁,各个关卡与砦堡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全部修建好的。那么面对契丹的举国来攻,最少得要驻守六十万人。并且石坚也要回朝了。这样的军队,就是开支一项,将会达到多少?就是王安石那样敛财,朝廷钱也不够。军费就占了大头。不要说多,只要节省两十万军队,几年下来,这笔钱就节约回来了。

这也是石坚在条约中最吃亏的地方。可这笔钱对契丹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但对于石坚来说,并不算什么。用己长对彼短,为什么不能做。而且条件不丰厚,契丹人会甘心丢掉幽云十六州?当然,还会对付契丹的,马上就要写到。各位别急。

条约中第二吃亏的就是还出四州。各位,对于这段历史也许大家并不清楚。契丹的前身就是将薛仁贵的儿子唐朝第一个节度使打得大败的奚部。因为唐朝的瓦解(隋朝为土崩)壮大起来的。然后就将这四州吞并下来。这是很早的事。如果石坚讨要幽云十六州,还有一个说法,可占领四州,就会逼得契丹不能妥协。无论石坚给再多的钱,也会要一战的。因此石坚不得不退出四州。但石坚有石坚的计划。各位且放心。

第三就是技术,我只是说了农业技术,其他的石坚也没有答应。大不了学格物学。但学了格物学,就能造出各种东西?不可能的。石坚一是有见识,二是撒下大把大把的钱,三是请了无数熟练的技术工人(就是这一条契丹就严重缺乏),一次次试验,才成功的。至于有许多读者说我写得不合理。如果我这样写了还不合理,各位,其他的穿越书就不要再看了,更不合理。

还有俘虏,虽然放了,有少数人知耻而后勇,但大多数人呢?以后更害怕宋军,这才宋朝有利,至少利弊都有。其他商贸什么的,更是互惠互利。耶律焘蓉想学习,石坚想汉化,所以一拍即合。

再说一件事,中国明初、汉唐都征服过游牧民族,但效果如何?这是一个漫长的融合过程,必须汉化,还有打散了,才能不构成危胁。所以石坚在幽云十六州树立一个样板,让大家看到好处,以后才能选择归顺宋朝。这也要几年时间。所以现在不能一下子消灭了契丹,而让其他民族得利,只是一头狼换成另一头狼,游牧民族的危胁还会潜伏下去。

因此,石坚吃了一点亏,也选择和谈的原因。

而耶律焘蓉呢?她虽然军事能力稍差一点,仗是打出来的,如果耶律焘蓉成了军事家就让人奇怪了,也不合理。但她的眼光很尖锐,因此提出的要求,也算好了,石坚会答应。否则提了也白提。

当然,这是我的想法,如果大家还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

其实我也挺郁闷的,如果在书中解释,大家嫌罗嗦,不解释有人就不明白。

各位愿谅一个。再说一件事,就是从入魔一章开始主角性格在改变,下边的内容会很爽。不会让大家失望。

第620章 炮打赵祯

耶律撒真自从得到主子的授权后,就一直谋划此事。可惜,无论外面谣言怎么传,小皇帝就是不为谣传所动,还是对石坚与元俨表示了信任。这让他感到很失望。不过对于这一点,他的那个暂时的主子只是笑笑。

小皇上与元俨的关系,还有对石坚的信任,他并不是不清楚。如果几句谣传就使他们产生裂痕,都不会让他烦恼了。

实际上随着宋朝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加上自己经营多年,可希望越来越缈茫,他都想做一个太平王爷算了。他也是宋人,看到朝廷强大,虽然有些郁郁寡欢,但也替朝廷高兴。

他告诉耶律撒真一个道理,就是人言可畏,别看现在不起作用,但说的多了,就会多少使小皇上产生一些想法。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