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页

宋时明月[校对版] 赤虎 2185 字 2023-03-15

第二天,谢麟满意的去看望荆湖学子,没成想正在领钱的荆湖学生依然满腹怨气,他们揪住谢麟的衣袖,抱怨说:“谢大人,广南学官太欺负人了,今早晨他们发书,我荆湖学子凑过去,没想到却受到一阵训斥,大人,大家都是读书人,为什么学官如此薄待我等荆湖士子,难道宜章不再属于荆湖了?”

谢麟脸色都绿了,他赶忙跑到广南学生所在的僧院,发现僧院里多了无数辆大车,每辆车上面落满了厚厚的书籍,院中还搭了棚子,棚子下堆了上万本书,这些书不卖。每本书上都有一个编号,广南学生可以先去书棚浏览,看中了什么书,则凭借自己的学籍证明,去马车上免费另一本书回去。每人限领一本。

这些书很厚,多是广南这几年校订的,增加了标点符号与段句的新式图书。广南学子都喜滋滋的捧着书站在院中阅读,连谢麟这位大官在院子转悠着,都没人招呼。

谢麟赶紧又去找赵兴,一见面,他就不满的抱怨:“赵大人,我素知广南钱多,可钱多也不是这样花的,每人十五贯车马费与食宿补贴,这就是一笔巨款,还发书……赵大人,你还让不让我荆湖百姓活了。”

谢麟的意思是:一次拿出这么多钱给学生们发放,其目的就是让他们来荆湖看风景,那么百姓的负担又要加重了,荆湖不像两广,有个市舶司可以来钱,这些负担只能增加到百姓头上。赵兴花得起这笔钱,他谢麟花不起。

赵兴刚刚吃完早饭,他正端着一杯茶欣赏章水两边的白鹤飞舞,听了谢麟的话,他平静的回答:“不多,我广南东路这几年人口翻了一倍,也就三百万人。这里头能够出一万名学生,已经很不错了。一万名学生即使人人赶到宜章,领取十五贯费用,也不过十五万贯,至于书钱,小钱啊,人手一册书,最多再有一万贯。

十六万贯,操持这样一个聚会,花的极便宜,荆湖这笔钱无法出账,我广南一块负担了。”

谢麟愣了一下,再一转念,认为赵兴这个估算差不多。来的读书人至少应该是秀才,再低水平的童生来了也不好找人打招呼。以这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广东南路能来一万人了不起了,再远的路程,即使他们听到消息,也赶不到宜章了。

广东南路能来一万人,实际上那些秀才不可能每个人都愿意来,他们当中有不来的人,其名额刚好由荆湖学子补上。荆湖道路难行,除了他预先收拢在府城的人,其他地方的读书人即使听到消息,也不能如期赶至。

如此一来,也大约是赵兴估算的人口:一万人。

广东南路想花这笔钱,便由得他花,谢麟顺竿爬:“赵大人,你广东南路交通通畅,一声号令,各地府学谕都能拿着学生名册赶到,我荆湖准备不足,府学谕肯定是赶不到了。”

赵兴既然已经打算感慨出血了,对于细节就不再追究,他马上说:“荆湖两路的学子,由应老开证明,只要应老承认他是在籍的学生,可以一同领一本书。”

谢麟乐呵呵的苦笑了一下:“如此一来,我家的掌书记可要辛苦了,他光是开证明,能把手腕写断。”

谢麟不知道赵兴这笔钱如何出账,但作为官场支出,就必须有凭证。广南东路凭着府学谕的名册发书,这是官场运作的正常规矩,荆湖学子领走了书,也应该给广东一个凭证。所以他对赵兴要求开证明,一点不觉得为难,反正这种辛苦活不是由他干。

从赵兴这里得到答复,谢麟赶忙跑到旁边寺院,把好消息告诉荆湖学子,安排好自己师爷开证明,他还悄悄叮嘱一句:“你要有求必应,凡我荆湖学子,只要来你这开证明,你就给,反正这钱不是我们出,赵广东愿意花,我们不用替他省……嗯,我听说这次总共运过来了一千四百余套书,你预先跟荆湖学子打个招呼,让他们别讨要重样的。一人要一册,而后大家换着看。”

安排好了一切,谢麟想起赵兴那帮学生,他又坐着轿子走到江边,发现现在江边已经出现一道伸向江中的石梁,石梁约有七八丈长,每块都用大青石板筑成,宽约四丈,恰好可以让三辆马车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