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690 字 2023-03-15

“这才是立国之本。”

“父皇教诲得对,边功是次要的,国内百姓生活安定富裕,才是真正立国之本。”

“这才是你的钻研之道,军事自有武将去处理。现在是守成,不是创业。”

“是。”

“唉,可是我却是很担心,明年又有什么?”让老天搞得李治害怕了,年年灾情有,而且是不小的灾情。只是一场秋雨,并不算什么。

“父皇,儿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言不当言?”不管怎么说是父亲,看到他忧虑,李威多少有些于心不忍。

“说来听听。”

“关中本来地薄,人口拥挤,交通不便。丰收之年,谷米售不出去,灾害之年,立即又出现饿殍遍野的情况。不如朝廷有什么举措,将他们迁往宽乡。或如两准江南之地,适合种植,特别是稻米。前些年大丰收时,粟米每斗只值三五文,可是江南之米,却是十文开外。”这个问题也与魏元忠谈过,拱卫两京之举,可现在百姓也太多了些。当然,朝廷做过一些举动,可做的力度不够。

还有为什么百姓不愿意迁往江南,这不是岭南,当真江南那么恐怖?魏元忠没有答案,看看父亲有没有什么答案。因此,将心头这句憋了很久的话说出来。

s:大多说法没禄氏是正妃,芒松芒赞十三岁就迎娶了她。又说芒松芒赞于十三岁时继位,二十七岁去世。可史书记载芒松芒赞650年继位,679年去世。也就是继位了二十九年。这时芒松芒赞人到中年,禄氏家族虽权很重,也会忌惮。为什么没禄氏在芒松芒赞去世后,产下遗腹子,要隐瞒丈夫两年丧事不发,徐而图之?时间太长了,会更乱的,这很不合理。再加上她的家世做正妃也不大可能,因此私下猜测没禄氏只是一名侧妃,芒松芒赞十三岁迎娶的是另一名王妃,又是侧妃又是遗腹子,与后宫之中配合,徐谋了两年才将丈夫去世消息公布。她下嫁时倒有可能是十四岁,也与松赞干布一样,是芒松芒赞无子,进行的正常选妃。

第140章 羞涩学拳 皆仿淑女

但李治并没有生气,迁为宽乡,前几年就有过朝议。因此耐心地解说道:“京兆百姓不可动迁的,国家京畿要地,百姓非不重,不会安全。再说,有了百姓就有了兵源。”

“是,”李威答道,可心中不以为然,即使拱卫两京,百姓也多了些。

李治继续说道:“其他各州百姓是有些挤,朝廷也动援过,为什么没有成功?”

“儿臣不知。”

“虽然关中有过旱情,但不是每一年都有旱情的,又自远古起,开耕成熟。可迁往宽乡呢?边塞之地,百姓不愿意前往,要么就是山东与两准江南各地,山东河北现在百姓也渐渐饱和,两准与江南之地倒是宽松些,可经常有水灾发生,其涝灾机率比关中旱灾概率更高。收成倒是好些,但好的土地,皆是有主之地,剩下的是涝区或是滩涂、沼泽,开耕不易。要么就是丘陵地带,其地更不如关中。又是天气湿热,离井弃乡,百姓多不情愿。朝廷根本就没有指望过动援过百姓迁往宽乡,只是动援了一些逃户。即使是逃户,都不大乐意。再说,两京之地,乃是国家之重,虽然百姓挤些,也是必须的。过多百姓迁往他乡,尾大不掉,对国家非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