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778 字 2023-03-15

没有得罪李治,但也没有认错。

李治无奈,当然,这说明了吐蕃暂时不想打了,甚至刻意挑动蒙巂诏分散唐朝的注意力。虽然知道,可唐朝这几年年光不好,元气没有恢复,更不想打,只好厚赐。

这是摆上台面的事。

其实朝廷输了很不甘心的,吐蕃入贡,有一些部族终于在斥候劝说之下,秘密派人到了京城,向唐朝表示臣服。无所谓,只是一个名而己,对于重利的吐蕃各部,根本不再乎,其中包括羊同、孙波与党项各部,然后要钱要物资要武器。不管会不会反抗吐蕃,这些钱物武器到了自己部族中,会壮大自己部族。真心反抗吐蕃的,未必有几个。

但李威一句话,很让大佬们认可的,未必反抗,可强大了,真正有敌意的各部,心中依是不甘的。毕竟这头高原上的狼头,都想做。

也不算秘密,有的斥候抓住了,同样泄露了秘密。可就象唐朝拿吐蕃挑唆南诏没有办法一样,吐蕃同样无可奈何。这是阴谋,却更象阳谋。双方都意会地没有提,然后李治让都水使者黄仁素出使吐蕃。

至少看上去一团和气,因为“监国”,这些邸报还是能看到的,但李威知道,自己便宜的老子未必心甘,吐蕃消化完了吐谷浑,东扩的脚步,也不会停下。还会战,有可能还是大战。如果不改变,唐朝依然是大败,当然吐蕃就是胜一次也是伤一次,只好喘息几年再战……在青海角力,在南诏角力,甚至在西域角力,将成为以后唐朝与吐蕃的主调。

※※※

但狄仁杰写了一封信过来。大意让李威稍安务燥,做好本份即可,不可有妄想,不可伪作。

其实来到唐朝一年多时间了,这一年多,有过惊喜,有过忧虑,有过不解,有过气愤。实际上他的性格,很不习惯这种勾心斗角的生活。而且时常感到一种危机,煎熬并不亚于杨敏。不过他慢吞吞的性格,也有好处,倒也不急。特别是现在,有了过所了,有了钱了,等于多了保命的底气,更不急了。

狄仁杰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也是事实,才一年多,熬出头,还要很久。

然后狄仁杰说了一件事,晒盐可以放一放。

其他的没有多说,对此,狄仁杰同样不是很乐意。虽然蔗糖技术放出一些,已经开始在为太子敛财,以后还为继续敛财。放了晒盐,对国家有好处,对百姓有好处,但对太子,同样有“好处”,又要为太子敛财了……

不过晒盐的时机有了,到了四月,风调雨顺不能提,总的来说,没有大的灾害,夏收却是有的。这都是次要的事,朝廷采用太子的种植方法,推广的试验田,慢慢看到成效。当然,百姓感慨的同时,也想到了精耕细作,所需要的肥料、人工,地多的难免会发愁……

有了效果,红花草没有舍得肥田,继续留着,收获种籽,毕竟从野生的采摘不易。倒是开始有许多人种豆。这只是夏收,秋收都不用怀疑的,前面有了一个六石六斗……

庄稼高产,国家抗灾害的能力就会提高,至于粮价会不会掉到每斗米三文两文,没有官员会管,虽是太贱,可百姓却能吃饱肚子。武则天的棉花,却很遥远,然后到大食出使的使者回来,带了一些古怪的机械。还是没有人注意,不过算盘与珠算口决,慢慢流传开来,一起称便。不过这事,武则天贪不住功,又是出自太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