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874 字 2023-03-15

渐渐二月将至,乌蒙山看不到冬天的冷萧,相反,山青水秀。只是有的山高,于是晴空万里之时,居然也腾起一道道云气。长草岭两边的大山亦是如此,只是近,云不象云,还原成雾了。一道道地在山顶上盘旋飘荡。

大山的影子压过来,长草岭便笼罩在一片黯淡里。山上又有石寨,又有一群画着鬼脸的僚兵,凭空里增加了一份森然的杀机与阴险。

骆宾王一直在注视着太子,一直以为自己很有才华的,可是待遇不公平,于是诗中就有了许多牢骚。但也很想出人头的,因此,太子到来,让他看到一份机会。

然而他却不知,正是因为他诗中的牢骚,李威却害怕了。待遇不公的岂是他一人,就是李威自己亦是如此,然而人与人不同的,气节高昂固然是好事,努力摆脱困窘才是真本事。象李威本人,一直在努力,甚至准备逃路,但没有坐以待毙地发牢骚。本身麻烦都够多,怎么敢招揽一个牢骚诗人在身边。

当然,也不会有人向骆宾王提醒。就是一些才气,特别是他写的《帝京篇》,传颂京城,被人誉为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姐妹篇,甚至大多数将它列在《长安古意》之上,很是自得。可与太子那些诗或者诗余相比,也只有说是仿佛,或者只能说太子从来没有写过长诗。(注)

这份才气便在太子眼前拿不出……

看着地形,西南这一战经历很多,也知道形势有些严峻。然而看不到太子眼中有任何一丝焦急。这就是王家的气度吧。

王家屁的气度,是李威性格温吞,又有裴行俭谋划,不急。

※※※

李威道:“说说看,在哪里?你怎么发现的?”

王甸儿道:“我们也是从这条道路去中原的。当时我们到这里时,山道上就开始砌石寨。我与妹妹害怕,不敢过。就在长草岭那一端,替寨子里的人看病。然后寨子的百姓指了一条道路。”

“在哪里?”

“太子,你跟我来。”

你让太子来就来了?但出身于深山的僚蛮,也不能指望她多懂礼仪。李威与裴行俭让士兵先在山岭前暂时扎营,然后带着一阵侍卫,跟着王甸儿顺着山脚向南走去。

向南依然是大山,山势皆高大崔嵬,路没有看到,只看到许多云,还有一些雄隼在天上飞来飞去。又走了一会儿,王甸儿指着一座大山说道:“就在哪里。”

李威举目看去,还是一座很雄拨的大山,但山腰有一个小村寨,大约二三十户人家,建着吊脚竹楼,一条小溪从山上流淌下来,小溪边有一些妇女在洗衣服。不过这些妇人穿着十分穷酸,不大好。

一路上见得多了,地形的原因,河谷坝子里的百姓生活还好一些,也不全好。如果山洪暴发,不但颗粒无收,有可能都能会淹死人。要么在山上狩猎为生,生活更贫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