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2169 字 2023-03-15

“孤怎能不知。然而不开海路,水利之费无法筹集。一年因为漕运,死了多少百姓,想来刘尚书也是清楚的。况且,孤此议只是试开,成功可以再议扩充,失败也可以立即收回。不然要不了多少年,甚至一百年两百年后,因为地少人多,百姓无法生存,大家就可以看到我们子孙,为葛荣,为张角之流屠杀。”

说到这里,李威顿了顿道:“如果各位同意,陆马与梁金柱二人,可以立即拿出两万缗钱,作为捐助。”

陆梁二人与太子隐隐有一些关系,各人皆是清楚一点的,当然不知道所谓的陆梁二人的产业,其实就是李威的。

一个个再次无语,甚至很多人感到震撼,此二人不仅是这两万缗钱,象活字又捐了一万缗钱,甚至有些大臣还知道皇后兴种棉花时,又拿出一万缗钱。以及其他的种种,这是摆在台面上的,背下里又捐了多少钱,无人得知了。

以前的善举不算,可能得利这么多,全是经商而来。又不能说两人是奸商,应当来说,两个人做得很好了,甚至许多大臣扪心自问,换作自己,未必能做出他们的壮举。也说明商业来钱之快。

大道理不谈,就是两万缗钱放在这里,又不谋官爵,已经足以让官员心动。

倒是韦弘机狐疑地看了李威一眼,别的不知,这条谋财方法,也是太子刚想出不久,自己一路与太子同行,并没有看到那两位商人派人与太子联系。这两万缗钱从何而来的?当然,不解,也不敢问,更不敢说。

停了好一会儿,终于默认,开始商议。到了傍晚时分,一道道命令向各州县下达。

首先是粮仓,用明诏下达九州。然后是蕃市与海市。这是商议许久的,因此下达很快。主要就是漕运与开渠了,同意了太子与韦弘机的建议,立即在三门寻找换舶之所,江船河船渭船转卸而行。又让将作匠谋造图纸,完善现在的内河漕运船舶技术,分派各个船坞。

接下来的两道诏书,就有许多争议了。

第一是开工广通渠,朝廷先行垫付二十万缗钱,肯定不够,不过不能等李威那个变钱之法,秋天渐渐来临,水势越来越小,可以先行治理了。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有故渠,还要载断一些河流,必须对相关农田灌溉产生影响。一部分河渠又经过城内,甚至为了扩建,还要拆迁百姓的房屋。虽然是弱势群体,在这个时代更没有发言权,可为了争议少些,还需协商进行。

真正争议的是李威的筹款之策。

明诏是朝廷禁止百姓出国,然临海一些贫瘠之所百姓屡禁止不改,堵不如疏,因此朝廷选派一些良商,准充出海。商贸二字没有提,不过既然出海了,不可能是打渔去的。并且可以自备一些武器与人手。这个人手的数量又争议了许久。又说了海上风涛惊危,距离遥远,需要各岛屿供给,然而各岛屿又有许多不开化的土著人。允许这些海商“普以王化”。作为奖励,商人分为三等,每等准可出海的船舶以及人员皆有限制。甲等准允出海船舶四十艘,共三十个名额。乙等三十艘,也是三十个名额。丁等二十艘,共四十个名额。

总共一百个名额,与新耕作方法普及,与蕃市性质一样,名额很少,算作一个试点。

可李威想法不是如此的,物以稀为贵。名额太多泛滥了,反而有可能不能募集款项。但苏州港一开,直通中原两京,看到更多好处,到时候不要自己劝说,有可能一些大地主与大户人家,会主动游说朝廷。水利不是一年之功,款项足够就行,没有必要一下子剥削商人过多。限额还有一门好处,数量有限,逼迫商贾发展造船技术,使自己船舶吨位增加。

诏书上又说了,不仅给这些商人“普以王化”的权利,对无主之岛,让他们自主经营。五十年后才交还朝廷,但允许保留十分之一的领地,作为封地,永久为子孙继承。除非犯十恶之罪,朝廷不会收回。可何为无人之地?即使这些商人将婆利、水真腊这些国家,当作无主之地,只要有本事占领,朝廷也不会过问的。交还前,全部由商人自己经营,交还后封地有经营权,但没有政治权与军事权。另外还有一个没有品阶的岛主称呼。当然,分成三等了,每一等占有的岛屿面积也各不相同的。反正是海外不属于朝廷的领土,因此面积十分巨大,不以岛屿数量算,而以面积算。毕竟各个岛屿面积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