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536 字 2023-03-15

这样一想,于是开始相帮,没有其他,对十二言中做了一些补充,比如第一条,写了因地制宜种种,无为而治,不得强行骚扰百姓。毕竟各户人家拥有的耕地不同,有的男丁有近百亩地,也来精耕细作,大约不可能的。或者以德感化天下,也修改了一番,改成了边夷之地得之朝廷无益,出兵图伤民财,减少用兵。这个以德感化天下,骗骗儒生还可,拿给刘仁轨他们看,只是一个笑话的。至于收买人心的几条,才是母亲主要目的,其他的也许母亲都没有看重,因此一字未动。

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使十二言比原来的更完美,要么使母亲对自己感情会更好,要么使母亲更快走向舞台,对自己不利。写好了,又细看了一遍,不是看自己写的内容,是看字的。

母亲写的诗不是那么好,即使自己不抄袭,也能与之相比,但字却是实打实的,武则天这一手字写得十分漂亮,比父亲的字还要高妙一些。自己的书法虽得了颜体真味,又练了几年,两相放在一起,自己的字贵在新意有力,可秀美度却不及母亲字体的。

吹干了墨迹,赌了一下,将修改后的十二言送给了母亲。

武则天立即交给李治,李治看后立即嘉奖,并且诏书行之。但皇权也受掣肘的,到了三省这一边,各个宰辅看到这个十二言后,就当没有看到一样。三省宰辅不同意,所谓的十二言,只是一纸空文了。

武则天费了苦心,上了十二言,没有得功,却更显尴尬!

第276章 小重山

李威没有监国,可因为主持两渠,时常到三省六部交涉。不仅是两渠,牵涉到工部的工部、水部,兵部的库部,户部的户部、金部、度支部、仓部,司农寺,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这是直接牵涉的,间接牵涉的部门更多。

李威不在长安,各部以及宰相主动替李威分配好了。这也看出现在李威人气之旺!

回到了东都,李威主持两渠,这些责任必须主动承担下来。但在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走动,母亲上书十二言,这么大的事,居然没有听到议论声!这颇有讽刺意味的。

也很不公平,十二言主旨意思,是讨好各方群体,包括给官员加薪,也在讨好京官。经自己改动后,有些策略还是好的,比如兴农桑,经自己改过,更加全面,或者停建宫室,或者轻开边等等,经自己修改后,对国对民,皆是有利。

然而十二言放在各个宰相案头,居然象没有看到一样。

李威也是无奈,也不能对这些宰相说,母亲上书,你们重视一下。这是一个权利分配的问题,母亲重了,自己权利必会减轻。想要自己权利重,必须控制母亲权利。自己真这样不识趣说了,反而伤了各个支持自己大臣的心。

难道非要逼自己与母亲走到对立面?

李威本职工作,也缺少帮手。有的是要争的,比如对生铁资源的分配,打造的铁柱越多,丹水下游疏通才能越快,有钱了有民力了还不行的,得有物资。想要足够的物资,必须同其他各部争夺,比如铁柱,不仅是生铁,还有工匠。李威是太子,虽掌管两渠,农业生产也是朝廷需要,平定边疆更是朝廷需要,没有办法争。

好在姚璹风尘仆仆赶回京城,此举有争议,可没有这个钱,两渠就不能开工。再说,即使借也不大好借的,有这个钱,能放一放高利贷。即使将放高利贷风险计算进去,六年后,财产也会翻上一翻。因此,姚璹一进京后,立即让李治左迁为中书舍人,继续担任主持丹水渠之职。一是立了功,二是丹水渠也是唐朝立国以后,前所未有的大水利工程,姚璹职务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