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828 字 2023-03-15

“陛下仁爱,天后贤明,太子有作为,这此国家千古未有之中兴迹象。可恕臣斗胆说一句,本来是国家兴事,然今臣在江南,却听闻朝廷骚动不止。何故?”

李治没有作声,儿子对这个裴炎很反感,难道裴炎不在意,反而为儿子作说客?

“陛下对太子载培,臣在濮州就有所闻。太子虽因年少,偶有冲动之举,可也仁孝有加。之所以有种种骚动,正是太子年渐长,陛下为国事繁荣,偶尔疾痛,于是群下意见不一,上意为下夺,误会乃生。”

李治又没有吭声,但这一句让他十分赞成。儿子年幼时不是这样的,这几年就象换了一个人,这其中很难不说,没有狄仁杰他们的“功劳”。

“家和万事兴,天子之家,就是国家。天子之家不和,天下怎和?西晋混一宇宙,一统八荒,仅几十年后,土崩瓦解,逃匿江南,偏居一隅,何故?八王之乱,才是主要原因。”

李治又没有作声,李绩与许敬宗昔日就说过,此乃天子家事,何问外人,于是得立武则天为后,但现在裴炎却说天子家事就是国事,天下事。还是没有明白裴炎的用意。

“臣以为这种骚动立即停止,二位圣上继续主持国事,太子从旁协助学习观摩,这才是国家之本。”

这句话很得李治之心的,国家嘛,还必须自己掌管,儿子虽大,可是依就青涩,只能继续学习,做一个好学生。道:“可是……唉……一言难尽……”

“陛下,天下无其难事,比如解绳,找出绳结所在,从容解去。当年杨家小娘子本是太子妃的人选,因种种二位圣上休之。此女貌美如花,太子又重情守信,后来允以良媛,又因为种种,包括臣在内,想匡扶太子做得更好,上书进谏。又,杨尉卿与徐舍人犯错,贬流岭南,不适水土而亡,这本来没有做错,可非议众多,于是太子让二女去扬州避言。心中郁郁,自会有的。”

李治脑子也不算差,硬是没有听出裴炎是在替儿子说话,还是在讲反话。说好话,是重情,不说好话,是太子贪恋美色。

“高祖、太宗与陛下象太子之年,已是多子多女,太子只有一子,还是侍婢所出,非是国家之幸。臣在扬州也有所闻,杨家与徐家的两位小娘子,到了杨州后,深居浅出,倒也本份。又是官宦世家,比东宫的江良媛出身好。不如调入东宫,服侍太子。太子必然感谢陛下,误会自解。两位圣上与太子没有了误会,国家才能平和,群臣才会安定。虽是小事,牵一发动千钧,却远比新罗之事更为重要。”

是不是这回事,李治没有想,只是盯着裴炎,要想着他说这些话的用意。

当然,最担心的就是裴炎会“倒戈”。

裴炎再次说道:“天家和平兴盛,国家自会兴盛。只要国家兴盛,休说小小的新罗,就是吐蕃又何惧哉。请陛下三思。”

……

李威不知道裴炎一进宫,真替他进言,让几女进入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