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174 字 2023-03-15

边将又怎么办?时间长了边将有野心,手中有兵有粮,会不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事?

这是青海,西域与漠北又怎么办?驻兵少了不管用,有可能一败,连同家属都遭到胡人的杀害。驻兵多了,那个愿意到西域与漠北垦田?再说漠北又能种什么?

不但府兵,因为这种制度,朝廷也渐渐缺少将才。

西域大战,薛仁贵等人暂时驻守在青海,是不敢离开了。刘仁轨年已高,又不好前去,也不能让太子再行出征,也只有裴行俨一人适合。

但建议没有错,可说话的方式是错误的。

朝中肯定不止一名宰相的,真相使相,大多数在五六人,六七人之间。可总有一个为首的,原来是阎立本、张文瓘、戴至德、郝处俊轮流为首相,几人先后去世,或者年老,转到郝处俊为首相。现在又轮到了刘仁轨。

然后在政事堂发言,第一个发言的皆是首相。就象早朝一样,皇上会让太监宣奏一下,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然后大臣们举着牙笏,开始进奏事务。没有那一个还没有等皇帝没有开腔,就开始说道:“臣有本要奏。”

武则天这一手很是漂亮。

李治让刘仁轨做首相,可是刘仁轨因为青海之事,多少背上一些污点。功劳大,可因为这个污点,有的大臣也是不耻的。但是裴炎呢,家世、政绩、作风、学问,无一瑕疵。

而且此人做得很高明,暗中投奔了自己,明面上却没有流露出来,只有少数人知道,裴炎相帮皇后的,可具体地说,又说不出来。武则天对他也容忍,放纵他做出这种假清高。

因此连李治都认为裴炎,有可能倒向武则天,但倒得不厉害,能顾全大局。甚至裴炎正是李治一手拉上来的,心中对裴炎还抱着希望。李治这个想法,更不要说其他大臣。

郝处俊一退,裴炎的名声已经凌驾于刘仁轨之上。

裴炎说完了,看着众人。首先眼睛盯着薛元超,薛元超会意,心中苦涩,刚刚象皇后做过表态,只好无奈说道:“裴相公言之有理。”

不是说裴炎话说得对,是支持裴炎来抢班子。

这二人表态,郭待举与郭正一也跟着表态,甚至他们才来政事堂,恐怕这中间的关门过节,都不清楚,稀里糊涂地说了对。

于是又将眼睛盯向魏玄同与岑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