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240 字 2023-03-15

这句话有些大逆不道,不说,又道:“还是让殿下先登基再说。各位可否想过,为什么殿下在青海就掌握了大量有用的证据,不去发难?是臣,是子。若殿下那时候是皇帝,将几万大军率回,谁能阻拦?”

狄仁杰与李义琰眼睛已经雪亮起来。

“再说,不妥协,后果大家皆无法能准确预料,而且殿下即便如愿以偿,也会背上逼宫的恶名。”

这也是无法否认的。玄武门政变,成了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不然以他的文治武功,不是圣人,也不亚于圣人。李威这一次没有起兵,正是顾忌着种种,通过明崇俨的案子来逼迫父母主动妥协,还是逼。大不了比玄武门带来的影响,要好一些。

但现在不需要李威去逼,李治与武则天自己主动作出妥协,就不存在逼宫这一说法。为了正这个名,为了免去这个恶劣的影响,放去一些权利也是值得的。

可是狄仁杰还有些犹豫,说道:“天后的手段……”

“这也不怕,殿下,请借一步说话。”这一番话,法不能传二耳,否则以后传开,自己满门抄斩都有可能的。

李威站起来,来到殿外,裴行俭低声说道:“臣还有一策。”

“何策?”

“殿下,你与论钦陵说过一句话,国家之间那有什么友谊可言,先打了再说,看看谁的拳头大。”

“是。”

“实际上争来争去,也要看拳头啊。”

李威有些不明白,拳头知道,军队啊,可难道登基后,将军队从青海带回来,让他们将父亲干掉?

“一要拳头,第二呢,殿下,可记得《春秋》一开始讲的什么?”

“郑庄公养共叔段为逆。”

“《春秋》用此明礼,讥郑庄公做法不耻,欲除共叔段,手中又没有证据,故意骄纵其心,使其谋反,然后再除之。可若不是这样,共叔段有其母相助,郑国会不会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