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258 字 2023-03-15

况且船舶技术在发展,从新罗到倭国又不是很遥远。

但是元朝用的工匠是汉人工匠,待遇差,时间紧,造的船舶质量很差,因此,一遇到台风,立即沉没。还有元蒙陆军强大,可不适应海上作战,对热带雨林也不适应,不仅是倭国,就是安南也没有真正征服过。第二次也登了陆,用的是高丽、汉、蒙联军,相互又不能妥协,进展不大,又来了一场台风。所以不但是倭国,征服爪哇也再遇到失败。最后忽必烈不得不强自噎下这口气。

可眼下却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与愤青无管的,李威也不想后世出现一个讨厌的棒子与小日本,又不需要出动军队,为什么不去做?

继续道:“然后你们再看一看,若是将这两个国家征服,东面是真正的茫茫大海,那么可以用大海为长城。若不然,早迟我们在几千里路的海岸线驻扎大军,防备倭国从海上袭击,是不是一场灾难?”

“刚才刘卿说,计划如何制订。其实不难的,比如在不加百姓税务下,如何为国家增加适当的税务。为百姓做多少有益的事。用什么政策,增加百姓的人口与收入。各州县每一年增加多少耕地与粮食。军事上是不是可以几年内平定那些部族。等等。这就是我们大唐每一年,每五年,每十年的目标。”

各人在沉思。

可是李威没有想到裴炎,这么快就表态了。

他说道:“陛下,臣还是很担心。容臣说一句,陛下昨天也说过,以德治胡。今天新罗也派出使节,前来东都,表示认错臣服。倭国终是夷人,用陛刚才的话来说,他们不懂礼度。现在开化了,也对我们大唐臣服了。正是相安无事之时。然而陛下却挑起两国开战,这不是以德治胡治夷,相反,是急功好利。这让臣担心。”

裴炎这句话很能迷惑人的。

派出使者前去大食看一看,大家皆表示同意,或者派斥候到东突厥听一听,防患未然,不是不可以。这个皆同意。

可是倭国与新罗,离唐朝遥远,或者有皇帝所说的未来发生,然而没有挑衅在先,得之又无益。眼下或者得到一些蝇头小利,将来却会大用兵,特别是征服倭国,全部利用海军将军队物资载运过去,花费有多大?

再说传出去,也不大好听。什么时候唐朝君臣,全部在谈利了?

于其经营远东这两个小国,还不如全力经营青海,既能拱卫长安,又能得到实利,还能削弱吐蕃。

还有,这是两国,特别是倭国无过错,可是唐朝主动用兵,也不符合唐朝立国以来的宗旨。

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一些大臣立即附和起来。

刘仁轨看着李威只是苦笑,早上就争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