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139 字 2023-03-15

“原来如此。”

“是啊,所以太后让你立即请媒妁,前往朱府上,给陛下施压。但你是太后的亲侄子,不但不理解,反而推卸,太后不免不心寒。”

“三弟,我懂了。”

武承嗣立即起身告辞。

陛下不知道怎么跑到了荥阳郑家,难道他想对付郑家,这让武承嗣不解的,而且想对付郑家,也不会自动上门。可不对付郑家,难道是拉拢?又是不可能,对吞并陛下一直很排斥,怎么会主动上门拉拢?可有一点他是知道的,陛下在荥阳逗留的时间不会很长。

他不在洛阳,自己受了太后之命,请媒妁还是可以的,大不了说是太后之命臣不得不从云云,可是陛下一旦回来,一句口授,自己也不大好违抗。并且一回来,陛下就要与太后商谈了。因此,得早,在陛下没有回来前,就将压力施加出去。

请了洛阳几个嘴巴最会说的媒婆,让武攸宜带着她们,来到了朱敬则府上。

朱敬则不在,去拜访狄仁杰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他自己生性现在依然很耿直,对太后十分排斥,但对皇帝这样做,也不大赞同。继续下去,朝争越演越烈,对国家也没有多大的好处。可事情摊在自己头上,不得不寻找狄仁杰,协商一下。

狄仁杰听了后,说道:“朱少卿,莫急。陛下做,合情合理,当初太上皇用了不敬的罪名使郝处俊罢政,陛下是用子之矛对子之盾,或者想使诸武蠲废,或者想提拨一些大臣,或者想有其他用意。于是太后想到了你府上的这位公主,若从,陛下大计废矣,若不从,朱卿,你是违抗圣意,也会贬放。甚至追究起来,几位知情人皆有牵连。但无论是陛下或者太后,都不希望事态发展那种地步。最后还会和平解决,而且用不了多久,大约明后天陛下就能返回东都了。”

也就是朝堂大家都不要动,你废我的人,我就要废你的人。

这才是武则天的用意。

“这样争下去,国家怎么办?”

“朱卿,你过于担心了。太上皇还活在人间,这几年必然继续这样继续下去。就是太后不想争,太上皇所逼,太后也不得不争。不争,陛下会一拢所有群臣,太上皇完全架空,因此必须会争。几年后,才是真正的开始……”

下面的话没有说。

李治一死,太后与陛下的关系,要么和好,要么就是决裂,那时才是大戏真正上演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