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647 字 2023-03-15

有多种原因,第一个海岸线没有延伸,包括盐城地区沿海,上海大部地区,与南通绝大部地区,如今还在东海的海平面以下,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淮河多次泛滥成灾,比黄河的灾害还要严重,这一泛滥,从淮河上游地区,一直到苏北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影响。第三个就是圩田没有统一规划,不该出现的地区出现了圩田,反而阻挡了航道与水道,有许多低洼的地方,修一下,能出现几万亩与几十万亩大圩田,可因为地势低洼,百姓胆怯,一直没有很好的开耕。所以唐诗里与唐朝一些史书里对江南的记载,大多是四个字,低洼潮湿。后来有没有?这一原因,是因为许多地方没有治理,多是沼泽,天一热,湿气蒸腾导致的。道理很简单,可世人都忽视了,一是唐朝重心北移,江南不大管,到了岭南,直接不怎么管理了。若不是蔗糖的兴起,岭南原来只是派一些官吏驻扎,一州上缴几根羽毛,两三两黄金,几件土特产,得,你们ok了。二也是世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若没有东晋南渡,江南情况更恶劣。仅此一项,就有许多开发的空间。可想要治理,一里一乡一县是不够的,甚至诸道与诸州一些统一规划,上下齐心,就有可能提前实现江南熟,天下足的局面。

仅是后一项举措,就有可能增加几百万亩的良田。这个几不是小几,有可能是六七八九大几,六七百万亩江南富足的良田,能养活多少老百姓?再辅以其他的一些水利项目,只要朝廷肯投资下去,有可能全国性田地压力马上得到缓解。

这是指眼下的,以后人口增涨,田地压力还会继续。

但可以将田地所带来的危机,缓上几十年发作。

有的李威不敢说,可大致上的原因,一一讲了出来。

这不是糊名制度,得罪的利益不大,不过若不争取父母的同意,只在后面掣肘,同样也完成不了,反而有可能引起争执。

李治听了后,默然半天,说道:“弘儿,你心是好,可是一动,百姓会有什么样的压力?”

“父皇,儿臣知道,也没有指望地方经营,所有经费,可以参照两渠,有朝廷拿出来,再派一些得力的官员监工,这样一来,地方上一些强户不敢过份阻拦,所得之田,朝廷也有支配权利。并且儿臣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朝优容士族与权贵,这是昭奖。然而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吞并严重。祖父手中这一现象并不严重,到了父皇手中,已经一年盛过一年,这才过了几十年。因此?这些地大多数还是交给少地与无地百姓经营,也能缓解一下贫富不均的压力。父皇,儿臣还想说一句话,太宗说过,民能覆舟,这个民不仅是指士族与贵族,也是指所有老百姓的。陈胜张角之辈,是不是士族与贵族?”

李治皱了一下眉头,又说道:“你心意是不错,然而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帛,你知道不知道?”

“此事不急,若想兴修,必须全国统一规划,对各道河渠圩堤测量,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

这个测绘工程十分巨大,必须测量河渠的长度、深度与宽度,以及水流量,气候,还有对航道与其他水道的影响。圩田圩堤自然越是宽大越好,最好修成长江大堤与黄河大堤那样,可得不如所付,不值得,也需一个合理的长度、宽度与高度,还有对水道的影响也要计算进去。

不但如此,要花费多少,需要多少人工,工程的先后,以及与一些牵连的大户人家的扯皮,都要考虑进去的。

有可能花费都有可能超过两渠,因此,李治是听了出来,有许多好处。但心中认为李威想法有些迂阔。

李威继续说道:“至于钱帛的事,儿臣来解决。”

“你如何解决?”

“到时候两渠大约已经结束,能抽出一部分款项。这是其一,其二儿臣还有一个门路,能为国家带来大笔款项,并且已经落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