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852 字 2023-03-15

商议好了,可争议同样很多,此次回来没敢说。

但无论怎么样做,将士定下来不及唐初。

又说道:“军事力量的衰落,也就失去了维持羁縻政策的最强后盾。就是羁縻政策本身也有失误。”

“弘儿,不得胡说,”李治道。

羁縻政策乃是唐朝安抚诸胡之本,李威矛头直指,李治难免失色。

“父皇,请听儿臣说。贞观时李大亮与魏征就说过,中国百姓(不仅是汉人,也包括北方大量汉化的鲜卑人种)是国家根本,夷人乃其枝叶,损其根本,壮其枝叶,自古以来未曾有之。太宗陛下意肯,仍没有找出好办法解决,只好用其策维持胡夷。若没有记错,薛延陀也说过一句话,至尊(指李世民)破突厥,当以突厥为奴婢,送与百姓,为什么收如养子?就是到现在,每年国家还赐予突厥诸胡大量金银,这同样是中原百姓沉重负担之一。但是不是能够收买好的?再怎么对待,也不会超过隋文帝待启民,后来呢?”

只此一问,皆是无言。

“既然划分为羁縻,就有区别,对其厚,然而中原百姓心中又鄙之,怎能不存在二心?裴卿,我让你草拟待胡的策子,为什么最后我不批,这一点你有没有看出来?”可是李威话音一转,主动替裴炎改过,今天喊他来,还要他配合,不能找他麻烦了,道:“可他们终是胡夷,生活习惯不同,就是我,至今也没有想出好主意。”

不是没有主意,什么政策都不管用,只有全面的汉化,但不敢说出来。

“为了安抚,尽管不贡赋了,但朝廷不断地赈济、赏赐、助军、食邑、食禄,最高时,朝堂上几乎有一半胡臣。但又不让他们议事,只是恩宠善养。示问,如果各位是突厥人,天骄意识会不会重新抬头?又不停地随我朝出军征战,看到我朝将士的渐渐没落,征战又有更多的赏赐,带去更多的奴婢。示问他们心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为什么十五年前,漠南诸部要求重新册封可汗(平灭薛延陀部,唐朝取消了突厥的可汗称号)?羁縻政策,使草原上各部种族得以延续,风俗习惯与原来一样,又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甚至在遇到灾害时,朝廷还主动去赈灾,突厥人渐渐恢复过来。此消彼涨之下,他们又会有什么想法?”

只有一个结果,必反无疑!

“还有,社会经济的畸形化。今天我将这段话说出来,只是就事论事,希望各位不要在上面做文章,”说着看着武则天。武则天哭笑不得,道:“弘儿,只是说一说,也让大家探讨一下,不妨。”

得到武则天同意,李威才继续说下去,道:“突厥最强大的时候,东到东海,西到波斯,南到雁门,北到塞北无人之地。甚至包括岭右诸国。石、拨那汗(汉之大宛)、康、曹、米、何、安、史、火寻(花刺模子)、吐火罗、活(悒怛,已灭)、帆延、罽宾、健驮罗、骨咄、护密、俱密、护时健、解苏、久越得健、多勒健、怛没、巴里黑、石汗那、石匿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人种不一,风俗习惯不一,然而几乎全部突厥化。这不算,再来看吐蕃,又吞没了多少部族,可现在有几个部族,特别是核区高原地区,没有被吐蕃化的。再远,还有大食,法兰克、拜占庭,皆是如此。他们怎么统治的,穷征暴敛,很少善待这些部族酋长与百姓!为什么我们中原只能用羁縻?没有了羁縻,连统治都不可能,难道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了吗?”

这个问得很尖锐,偏殿里又再次哑然。

“意识!我朝因为耕地原因,禁杀马牛,民间饲养的只是鸡鸭鹅与猪,不饮乳、不吃牛肉、不穿毛料的衣服,食之黍稷,衣之桑麻。又害怕世人重利轻义,重农抑商,税务仅来自农桑租调。现在父皇与母后处理国政,是良政,大臣也尽心尽职,所以国家支出尚能平衡。就是这样,前几年还有放廨钱的事发生。一旦入不敷出,又只好在盐茶酒上打圈子,再次苛剥百姓。这是百姓勤劳,所以政权得以维持。然而夷胡是怎么做的?有的生存环境恶劣,为了生存,能农就农,能牧就牧,能商就商。大食那点大的地方,为什么能这么快扩张,正是有发达的商业系统。各位,休要说大食不好,今天大食国力,不亚于我们唐朝多少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胡人来说,能有什么吸引力?于是只好打,打完了再抚,但无论那一种,都在加重百姓与国家的负担。”

可以说,李威这是第一次尖锐地提出此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