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069 字 2023-03-15

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理智让他认为稍稍低一下头,双方迁让为上策,可也不愿意,一次低头,二次低头,三次低头,荥阳郑家也要一个脸面,也要一个名声。所以将族中所有重要的成员召集起来,仔细的商议,甚至不惜将南祖房的重要成员,以及沧州房的重要成员,一起喊到荥阳来商议。

这是郑宫楚想不到的,认为皇帝说得还有理,没有想到居然给家族带来了这么大困惑。

商议了三天,郑家才做出决定,但散去后,所有的人都低下了脑袋……

第527章 脱变

史官对荥阳西上,在史书中记载为破冰之履。

但是李威却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商议了很久,既然出嫁,毕竟是郑家的嫡系女子,不是金缕玉衣的太原王家,郑家说要高调出嫁,其实虽答应下来,心中还想争一个名份的。若是低调地往东宫一塞,那真的任凭皇帝处理了。再说,郑家的女子,不能稀里糊涂往东宫一塞了事,因此希望朝廷在礼制上做一些小小的变通。

条件不算过份。

但东宫几职皆满,不可能让郑家女到东宫做一个良媛,于是李威到了上阳宫,解释了一下。

李唐自立国以来,多与关陇权贵联亲,要么就是太原王家、兰陵萧家或者河东裴家,这些望门远不是荥阳郑家的级别。李治听了后十分慎重,修养了一段时间,武则天与李威代处了所有国事,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脑袋瓜子也变得清楚起来。

朝堂上的局势,没有让他太失望,儿子与妻子的分割,使自己依然保持着话语权,于是开始尝试着再次批阅奏折。

听儿子将事情讲完后,李治立即下诏,让裴雨荷为新皇后。才能在东宫中略低,然而低调安静,至少对李治妨碍极少。韦月为德妃、杨敏为顺仪、婉儿为婉议、徐俪为芳仪,碧儿为美人,狄氏姐妹与野辞明月为才人。

这是初步的议订,以后李威执掌大权后,必然还会有变动,但定了高下之分。通过这一迁命,也看出李治对杨敏昔日之事,至今耿耿于怀,同样一个良娣,韦月做了四妃之一,杨敏却是顺仪。同时也能看出来李治心中隐隐对上官仪之死,终于有些愧疚,这才将上官婉儿与杨敏排在一个班列,在碧儿之上。

李威没有争,在听,李治又问道:“外戚你打算如何处理?”

“父皇,儿臣只是暂且监国,外戚的事留作以后再论,”李治不提,李威也不会让李治再迁任外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