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712 字 2023-03-15

因此,有可能是为了国家与百姓,但得了好处,太后没有为难,太后不为难,裴炎等人不敢动弹,所以默契地将此次税务局部改制,推广金银货币化的事落实下去。

可是不能做得太多了,皇帝此时最重要的是需要人支持,这个人不是老百姓,是各个权贵与大臣,以及门阀,得罪得太多,对皇帝不利。而且皇帝还十分年青,太上皇没有几年好活了。能等得起,就象太上皇当年那样,太宗皇帝没有死,很老实,太宗皇帝一死,太后都敢强行扶上皇后位置,还让皇后做了二圣。

这时候兴革唐朝的事要少做,重要的是培养手上的势力。

李威却摇了摇头,说道:“狄卿,此言错矣,为什么一开始诏书下达,闹出那么大的动静,然而我只稍作化解,风波就立即平息?无他,本来我已打算岑寂东宫,但此事,对各方利益皆有利,之所以柜坊主拒抗,是他们没有想通,一旦全国普及金银,对他们都有巨大的好处。所以想通此节后,反而有更多的柜坊出现,各个柜坊主们也立即将金银价提了上去。正是此节。”

岂止是这一条好处,脱变国人对周边国家的思路,有可能让倭国与新罗两败俱亡,得到了大量的财富,而且金银能作为准货币,是准货币,不是正式的货币,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一年下来,节约的运费,损耗,以及仓库里管理的费用,不计其数。并且有可能兴盛部分地区的商贸,大量柜坊的出现,只要再推动一下,也等于是一个个小小的银行。至于无意中带来的税务革新,连李威自己本人都疏忽了。

这不仅是对于国家的,对于各个大户人家,只要沾上商贸的,皆有好处,金银能作为准货币,那么交易时,就会变得节省与安全。

狄仁杰无言以对。

李威又说道:“狄卿,你是好意,我也会注意的,裴卿对我说过一件事,那是终极的……(没有说出口,也不大想),轻重我也会考虑,可这个国,终是我的国……”

狄仁杰更是无言以对。

至少名义上这个国家是李威的国家,百姓是李威的百姓,作为一个好皇帝,陛下是做得很好了。

“狄卿,外面在下雪了,我们看一看……”挽着狄仁杰的手,来到了室外,此时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光,外面正在下雪,大雪翻飞,象鹅毛一般地落下来,一会儿地上一片雪白,只剩下远近的宫阙在满天的白羽毛中,悚然默立。

“狄卿,你年当益壮,我还年青,昔日,我对你说过,他日必然打造一个更强大的唐王朝,一万年太久,只争今朝,正好今天瑞雪登门,陪我把酒言欢,如何?”

“陛下……”狄仁杰也十分感动,迟疑了好一会儿,终于说了出来:“敢不从命。”

……

这是一场瑞雪,然而有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东突厥的暴乱,比历史上发作得更早,规模仿佛,然而因为提前得到了准备,又选择了正确的战略,比如李威第一道制书是让萧嗣业控制局势,延缓其蔓延的速度。而不是象历史上盲目的出击。然后又下了第二道制书,以战养战,弥补了一些粮草带来的困难。所以历史上仅一个来月,萧嗣业就因为没有防备,遭到了溃败。然而这一次,却坚持了三个月时间。

然而寡不敌众,最终溃败还是到来。到了冬月,漠南早就开始下起了漫天的大雪。与历史也不同,历史上唐军最怕的就是这种寒冷的天气,一是体质因素,二是唐朝士兵多穿葛布与麻布衣服,耐寒性差。但棉花普及好几年了,终于北方所有驻兵都穿上了厚实的棉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