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754 字 2023-03-15

李治说完了,也没有当作一回事,权当是一次南方各僚的小叛乱,而且突厥一次次暴乱被唐朝军队轻松地击败,不也是彰显唐朝军队的强大吗?又说道:“八月将至,风调雨顺,弘儿,朕说的封禅之事,你意下如何?”

“父皇,儿臣不知,全听父皇作主。”

“那么各卿意见呢?”

不是很同意,可主要的几位宰相,裴炎与薛元超是站在两位先圣上这一边的,不能反驳,只好左顾而言他。刘仁轨与李义琰心中十分反对,然而太上皇支持了皇帝建海军,与赎部曲,交易完成,先付了款子,也要皇帝发货了。所以不能作声。

崔知温暗中隐隐向李威示好,可表面维护着中立的形象,低下头不语。

倒是魏同玄急切地道:“臣认为还是不妥,一次封禅,劳命伤财,对国家没有多少好处……”

五位最重要的宰相缄默,四位平章事反对的声音也弱了下去。再说,他们还是李治一手提拨上来的。否则看一看朝堂上,象裴行俭立下如此大的功劳,还没有任为宰相呢。

不过朝中还有一些大臣认为可以的。

沉迷于唐朝军队一次次大捷之中,国家又是难得风调雨顺,粟米的价格跌到每斗米仅六七文钱,国库又十分充足。而且先前又拨出巨款赎出许多部曲,这是善政。

尽管各地官员不是很配合,大户人家更不配合。甚至刻意煸动百姓,将河湟九曲妖魔化,不过有许多部曲也贫困百姓还是从某些渠道,听到青海大丰收的消息,因为生活所迫,愿意前往。唐朝军队每一次的大捷,也增加了他们前去青海的决心。

秋收没有到来,陆续地有六七万部曲赎了出来,再加上一些无地少地的贫困百姓,再度有八九万人前往青海。不仅是塞了边,也或多或少缓解了贫困不匀的压力。

唐朝现在看起来,表面上很美好。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丹水渠规模庞大,还有两年甚至三年才能竣工。

太上皇一心想封禅,真要找理由,也能成立的。

于是倒戈附和同意封禅的大臣多了起来。

到了八月,就在越来越多的大臣同意封禅的时候,也在准备商议封禅的事宜时,终于突厥人用了一记狠狠的耳光,给这个所谓的封禅,带来了巨大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