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486 字 2023-03-15

这一条就不好解决。

后面的更难,唐朝的底限是青海所有领地,与整个西域。但作为李威,这还是不够的,不但青海与西域,最终这个世界屋脊也要拿下来,否则也对不住自己是一个穿越者的身份。这个抱负,可以暂先不谈,就照唐朝君臣的意思,吐蕃的大臣贵族们会不会同意?

这两条不能解决,怎么议和?

“我也不知道,真正前来议和的是文成公主派来的论塞调傍。顺便告丧。”

不是与论钦陵是一家的,论在吐蕃是指王室,说文成公主派来的,不是文成公主有影响力。若她有影响力,吐蕃都不会数次挑衅唐朝。之所以挂着文成公主的名义,因为她是老太后,又是当年和亲的产物,两国和平相处的象征。使议和更富有意义,与诚意。奔丧是正常的礼节。

“我到时候看一看,只要条件允许,我会帮助你们搭成协议,助你们太后与赞普渡过此次难关。”

“那么谢过陛下了。”站起来起身告辞。

刚走,上阳宫就来人请李威前去上阳宫了。

没禄氏心思玲珑,知道李威不好忽悠,于是直接打感情牌。再说,双方有许多共同的利益,不仅是感情,有一个儿子,还想共同对付论钦陵。但仅是李威是不够的。

没有来唐朝,得到的消息又不多,可洛阳的政局,她能够想到,这一家三口子,必然会有许多分岐,甚至互相掣肘。可此次议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仅靠李威一人是不够的,还要两位太上皇太后同意。

让文成公主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了,吐蕃分成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主和的一派,坚决地要走松赞干布时的政策路线,这也是文成公主最期盼的。主战的一派,却要坚决出战,趁着突厥大暴乱,联手夹击唐朝。吐蕃新上位的太后,是主和派,她对唐朝十分友好,信仰佛教,崇尚汉朝文化礼仪,文成公主在信中再三为此做了担保。

有的话不能说的,她虽不及武则天没禄氏那样有智慧,可也不是太笨,其中一些过节,还是能理解的。一说,保准因为唐朝少数人对新皇帝不满,将消息走漏。没禄氏母子出事,自己在逻些城也没有好日子过。

但没禄氏和新皇帝成了露水夫妻,都有了他的儿子,大约对唐朝不会有不轨之心。嗯,这也不大好说,要看两国的发展,两人关系的发展,以及各自心中真实的想法。

可文成公主只想到前者。

说了一些担保的话后,又写到,此次议和,正是新太后主持的,成会让主和派的大臣贵族在吐蕃有更多的话语权。若是也失败,那么主战派必然占据上风。以后两国只能交恶,仇恨越结越深。

这些都是发自文成公主内心,写得也十分诚恳。

但这都是忽悠李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