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579 字 2023-03-15

扭头对各族长老说道:“再过几年,你们各部的子弟学问有了长进,那时候我会在科举时,拨出一到两个名额,择优录取你们的子弟。”

“谢过陛下。”几乎所有人伏了下来。

唐朝科举严格到了极点,每一次只录取几十名进士,甚至有时候只录取几名。一到两名的名额看似很少,对于一个党项人来说,却是够多了。这也是党项人进入唐朝主流社会的机会。

黑齿常之与李谨行皆没有作声。这是对党项人的优惠政策,可经过种种的变革,也许几十年后,这些党项必然向关中河南那些鲜卑人一样,成为汉化的鲜卑人,最终与汉人成为一个民族。

两人皆是异族人,但不反感。分开了,看似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可终是排除在汉人之外,是低人一等的民族。只有真正融合,唐朝的汉人才不会歧视。这是他们的想法,汉化很重,不排斥,其他的部族酋首却未必是这样的想法了。

大量的移民,与生活的安定,这一路前来,看到的景象也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这也付出代价的,许多百姓因为土水不服,来到青海病倒,甚至导致几百名老弱病残的百姓支持不下去,最后病死。

到处走了走,看了看。

军队黑齿常之与李谨行也早就选好了,皆是青海军中最勇敢的士兵,包括四千多名党项子弟。

李威逗留了几天后就离开了青海,但走的路不同。

率领着大军,出了浇河城,直奔洪济城,过了黄河,踏上了大非川。而不是经拔斗谷,从河西走廊去西域的。这一行,立即赋予了极其浓厚的象征意义。

第556章 刺激

这种傲慢,这种轻视,论赞婆坐不住了。

还没有到荒废的大非川城,论赞婆派来了使者,责问两国既然和平,为什么李威还要从大非川借道,引起了一些不好的误会。

“借道,大川川是你们吐蕃人的道吗?”李威冷冷地讥讽道。

“陛下,你是唐朝的皇帝,话不能乱说的,有可能会引起更多的误会。”

“你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