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819 字 2023-03-15

可这个傻宝到了乌孙后,真审理了,一审,儒家的腐气发作,一是你的丈夫,二是你的国王,怎么随便行刺呢?罪大恶极,敢情他将乌孙这个亲匈的国王当成了汉朝的贵族。刘相夫不服,继续上疏,将真相禀报汉王朝。霍光大怒,将张翁召回,立即砍头,气着了。但另一边呢,继续僵持,一个国王居然拿自己的妃子没有办法,围在城外受苦受难,城中公主从容御敌。威信大跌。于是其弟乌就屠乘机叛乱,斩杀泥靡。然而这个乌就屠继续举着亲匈的大旗。刘相夫就派出使女冯燎做说客,你不是亲匈吗,看看强大的匈奴是不是汉朝的对手,匈奴都打不过汉朝,乌孙与汉朝为敌,是不是鸡蛋碰石头?乌就屠低下了高昂的头,主动退居小王,扶持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王。

这才是唐朝需要的和亲,包括弘化公主,而不是文成公主,或者后来的什么公主。

可也需要条件,公主自身必须很英明,要亲唐,为了唐朝甚至能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就象刘相夫一样。朝廷要能为她们做主,不要以为是一个小公主,受了委屈无所谓,反正宗室里面的女子多不胜数。公主们才能敢做敢为。

和亲的事,李威没有说。

也想过,不但树立两个突厥可汗,还要和亲,甚至不惜用强权,扶立公主的儿子重新登上可汗的位置,再和亲,一代代稀释下去。让他们血脉里流淌着的血液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都是汉人的血脉,从上往下梳理,使这些部族保持长久地亲唐。这也不亚于十万兵。

但对和亲,他依然很排斥。

树立可汗,是唐朝已有的政策,王方翼都没有多想,只是在想两个人选,另外还有这次皇帝的“越权”,皇帝登基,只有三品以下的大臣授职权,这是授职两个可汗,已是越了权职,会有什么象征意义?

李威说道:“还是我写吧。”

写了一份奏折,禀明原因。

这才问起一些河中大食的事,河中也就是指乌浒河与药杀水之间这些国家,方位在后世的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一带。吐火罗是指广义的吐火罗各国,主要是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北部。东部是零碎的一些小国,南部是广义的天竺信德地区。还有大食嘴中的塞斯坦(唐朝疾陵城)地区,覆盖了阿富汗西南、巴基斯坦西北、伊朗东部,然后是呼罗珊地区,包括伊朗大部与伊拉克东部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是原来波斯的核心地带。

大食的事,王方翼没有多关注。

这也是唐朝的政策造成的,唐朝一度也想拿下河中地区的,十几年前虽然只派了一个使节,改设都督府与各州县,但十几年前的李治绝对不是现在明知道边患乱生,关中大灾,还继续封禅的李治。只是刚平下高丽,唐朝需要喘一口气,没有立即派兵。随后发生了吐蕃叛变,大非川惨败,国家年景又不好,又闻听大食雄兵四十多万,渐渐放弃了这个想法,经营的只是西域,河中作为两国缓冲地带了。

河中各国心知肚明,他们只是派出使者交好唐朝,除了波斯人病急乱投医,多次请求唐朝支援外,河中各国从来没有派出使者请求唐朝相助。甚至数年前请求阿史那都支(有可能是李遮匐,但他在右厢,可能性不大)协助,然而让大食人击败。自此以后,只能自保而己。

波斯王子到了吐火罗后,此时大食在塞斯坦与呼罗珊地区经营时间不长,各地义军云集,泥涅师还是有作为的。然而王方翼唐军一撤,他腿一软,留在吐火罗,不敢再南下了。

对大食没有关注,可是河中各国王方翼还是听到许多消息。

几年前大食人从呼罗珊多次向安国发起进攻(安国在河中的西边,从地缘上容易进攻),数次获胜,再次转攻到康国(河中的东部,离碎叶镇已经很近了),这已标志着唐朝岭西羁縻政权的瓦解。直到青海一战,然而唐朝在西域数次获捷,包括对吐蕃人与突厥人,形势才逐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