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206 字 2023-03-15

正好借着难得的拨乱反正机会,将一些变革落实下去。否则以后阻力更大。

但必须要同这些望门协商,没有他们协助,什么变革都能成为空文。

翻翻史书,从东汉末年,到唐朝立国以来,各朝各代出的精英与宰相,几乎百姓之八十,都是来自这些望门行列。

其实还有呢,不过影响较小,没有请来了。

岑长倩担心地问:“陛下,诏这些人家前去西京是……?”

“岑卿,朕知道,朕只是革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弊端,不会急躁行事,否则震动天下,未必对国对民有益。比如若是摊田入税,会解决一些贫富不均,纳税不均的现象,缓解国家压力,造福百姓。然而数十年之后,国家耕地将会减少一半,岑卿,信不信?”

不是老百姓不耕种了,而是大户人家隐瞒了田亩。

若没有其他的出路,最后税务的压力,最终还是摊压到平民百姓身上。穷的越穷,富的越富。

看一看这几位宰相,一半来到一等或者二等的家族,还有一半人,包括狄仁杰在内,还是官宦人家出身。看看几位宰相的来历,就知道解决贫富分化会有多困难。

招了招手,对狄仁杰与魏元忠说道:“二卿,你随朕去一趟东宫。”

“喏。”

来到东宫,让他们坐下来,李威问道:“你到儒家有何看法?”

“陛下是指?”狄仁杰疑惑地问。

“若是朕兴杂学,会是如何?”

狄仁杰与魏元忠都明白李威意思了。唐初对杂学并不是很排斥的,甚至有的科举时还考过杂学。但是地位很低下。然而皇上似乎对杂学很慎重,那本格物就是专门讲述杂学的。已经有不少人在传看。

可是狄仁杰却摇了摇头,道:“陛下,是学问,都是好的。然而不能贬低儒学,它是国家一统的思想与纽带,一旦切断,国将不国。陛下,请再三思。包括佛道,不仅是褒善贬恶,也给了百姓寄托与希望。所以历代帝君弘扬佛道二教,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国家还必须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不能让佛道影响到国家的生产,凌驾于儒学之上,才是最合理的构成。至于杂学,能让它传播,但不能立于这三者主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