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页

杨嗣昌愣了愣,接过奏折。他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他是知道熊文灿的,熊文灿一味只知招抚,与他的战略部署其实并不相合,只因为崇祯有意简拔之,所以杨嗣昌会力挺。而熊文灿就任总理军务以来,表现也确实显得无能,除了追着张献忠屁股后面贴布告,要求流寇接受招抚之外,军略上几乎毫无所成。

杨嗣昌已经在琢磨着,只要让他再撑个一年半载就想法将熊文灿换掉了,可现在,他却拿出了一份大捷的奏报!

打开奏报一看,大致便是说,在熊文灿的指挥之下,湖广巡抚方孔炤督兵于公安城以北虎渡河畔,同渡江的献贼激战,大破献贼,擒获贼酋“曹操”罗汝,如今正送往京师。但在奏折末尾,却又有小小一段:献贼猖獗,虽然获此大捷,官兵损失亦重,求兵部再拨兵派饷。

看到这里,杨嗣昌便知道这奏报中有不尽实之处:既然是大捷,特别是擒获了罗汝,怎么还会损失惨重?

但他再聪明,也猜不出这是熊文灿幕中几位师爷妙笔生花,将一场惨败与一场大胜硬生生凑在一处,浓墨重彩在大胜上,而惨败则是一笔带过。

“恭喜陛下,果然用人得当!”

合上奏报,杨嗣昌不动声色,向着崇祯恭喜道。他虽然猜出其中尚有蹊跷,但现在不是追根问底的时候。

崇祯也是连连点头:“也是卿举荐得人,卿这荐人之功总是不少的。”

“不过,虽是擒得罗汝,献贼终是未除,而且熊文灿说此战官兵损失亦大,虽然他力主招抚,却也得手中有兵,能迫使献贼投降。”杨嗣昌又道。

这是替熊文灿补上后一根板,杨嗣昌判断唯有这句话是熊文灿真心想说的。崇祯连连点头,对于损失了多少兵,他并不关心,他关心的就是何时能尽全功:“依卿见,从哪儿还能挤得出兵来?”

“登莱副总兵陈洪范正史可法帐下,离湖广较近,调陈洪范去即可。”

“卿言极是,登莱兵善战,陈洪范在皮岛也屡立功勋,就是他了。”崇祯毫不犹豫地点头。

他们兴高采烈地为所谓大捷兴奋之际,在公安,方孔炤也终于露出了三天来的第一次笑脸。

“济民,你来了,甚好,甚好!”

“原本是要带着仪省亲的,但仪有孕在身,不宜奔波。”俞国振说到这的时候,与方孔炤相视一笑:“所以就由小侄一人代替了。”

“不妨,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