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跟现代人的认知不同,在古代,在战车是战场主力的时代,燕形阵意味着:我是来打酱油的。

郑国与宋国的军队不约而同的将指挥旗位于自己阵线中心,以国中猛士当做排头兵,整个阵线斜斜的向外张开,排在最先锋的那些国中勇士们不是向正前方突击的,他们斜斜的向两军侧翼进发,以至于这两国的进攻阵线,随着攻击群的推进,呈现出一个外“八”字形状,越走,这个“八”字扯的越开——这种阵型也是通知楚军:我是来打酱油的,别跟我认真,咱到战场上,就是来看风景的,你们侧后的风景非常美,连个战斗人员都找不见,我军就喜欢这样的风景。

宋郑两国士兵越走越轻松,越走“八”字扯的越开——在他们的“八”字底端,是参战的鲁军。

鲁军跟宋军、郑军不一样,鲁国是礼仪之邦,非常知道感恩图报,他们依赖晋国的保护在大国夹缝中生存下来,而且最近一场战役中,晋国人为他们大大的流血了一次,使得他们不仅把失去的领土收了回来,而且新占领了许多齐国的领土,使得他们的国土面积反而超越了世仇齐国。鲁国人感受到这种恩惠,战前的时候,赵武对鲁国的不思进取又非常不满,话中严厉的斥责了叔孙豹,叔孙豹回去后,把他所遭受的羞辱转告了鲁军,鲁军上下全体感受到了这种羞辱。

晋国对鲁国有大恩,鲁国普通百姓都能感受到赵武对鲁国的倾力支持,如今晋国为鲁国的出工不出力而发怒了,他们感觉自己过去为鲁国流淌的鲜血白费了,鲁国人怎能忍受这种轻蔑。

临上阵前,叔孙豹已经做着战死的准备,为了澄清晋国对鲁国的误解,为了挽回晋国对鲁国的失望,叔孙豹准备流自己的血,来洗刷这份耻辱,所以他上阵的时候,连铠甲都没有披,在楚国的初冬天气里,叔孙豹一身白色葛衣(穿这种衣服,在春秋中是吊丧),他连头盔也不戴,拎着宝剑坐在车上,吩咐自己的车右:“别为我挡箭,晋国人需要我鲁国的血,就让我替鲁国流血吧,只有我流了血,鲁国才能用更少的鲜血,换回晋国的尊重。”

吩咐完自己的车右,叔孙豹又叮嘱自己的御戎:“你其他的不用管,只管往楚军纵深冲击,我是去求死的,等我战死之后,你把我的尸体献给武子,这样,武子会看在我的面子上,更加的爱惜鲁国,我鲁国有了晋国的关注,今后五十年不用担心齐国的欺辱。”

一身葛衣的叔孙豹坐在战车中当先冲击,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概极大地感染了鲁军,鲁军士兵相互谈论着:“执政这是想流自己的血,以便让我们安然回家,我等都是男儿,怎敢丢下执政,独自含羞忍辱的回国,就让我们战斗吧,但愿我们死在执政的面前,省得回国后遭受家乡父老的羞辱。”

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在宋郑两国懒洋洋的攻击当中,不要命的鲁军一旦上场,立刻让战场的形势改观——

第二百四十九章 请容许我俘虏你

战场上,除了不要命的鲁军之外,还有更加凶残,更加不要命的吴军。这两支不怕死的队伍联手起来,在战场上横冲直闯,即使楚王最精锐的左广右广,见到他们的突击,也不得不回避其锋芒。

箭矢嗖嗖的从叔孙豹耳边掠过,叔孙豹的车右忍不住哭泣起来,他在战车上支着盾牌,无声的耸动着煎熬,热泪淌花了脸上的油彩,但他奉命不掩护叔孙豹,所以他只能支着盾牌无声的哭泣。

叔孙豹的御戎也在抽泣,他奋力驾驶战车直冲楚军的纵深,恪于职守,他频频用马鞭抽打着驾驶战车的战马,一边抽打着战马,他一边哭泣,由于他位于战车的前方,脊背冲着叔孙豹,所以他哭的无所顾忌,哭的肆无忌惮。

这时的战场,已经不存在完整的攻击阵线,讲究纪律的晋国士兵以战车为战斗群,随时随地围杀着楚军,而楚军左冲右突,也离开了阵型的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战场的局面时刻在变化着,偶尔一小队晋国士兵截住了一伙楚军,双方战车奔驰,你来我往的剿杀起来;偶尔一队楚军四面八方的冲一个晋国战斗群聚拢过来,拼命的抢夺着自己的军旗,或者阵亡将士的遗骸;偶尔结束战斗的晋楚战斗群又会被周围的战斗场面吸引,转而前去呼应旁边的战车组,或者夹击,或者包抄,或者进行野蛮冲撞。

纷乱的战场上,叔孙豹的战车经过的地方,形成一幅奇怪的场面……叔孙豹不像是在战场上,他像是驾驶着自己的战车在乡间巡游,战车上,叔孙豹白衣飘飘,神态安详的举着自己的宝剑,下巴搁在剑柄上,神情仿佛是在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而他的御戎长戈当空,车右默默垂泪,这奇妙的三人组穿过纷飞的箭矢,穿过杀戮的战场,穿过你奔我跑的场面,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安详,冲着郢都的城门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