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页

李坚见父皇心情大好,更进言道:“父皇,唐国商人众多,还有各国客商附庸而来,有阿布、汪士璋为楷模,必有更多商人忠君报国、踊跃捐银,儿臣以为这需要形成一项法令,凡捐银助国的,依法享有种种优惠,诸如赐官(当然是虚衔)、子孙可以科举入仕等等,以此来鼓励商人忠君爱国,所得银两用以冶炼兵器、购买战马、兴办书院、抚养孤寡——父皇以为如何?”

李煜沉吟半晌,问:“如此一来,内库一年可增收多少银两?”

李坚道:“初步估算,有二百万两上下。”

李煜吃了一惊:“有这么多吗?”

李坚道:“父皇三十年来生息养民,我唐国民众之富庶犹胜宋国,据户部统计,经商之民在十万以上,儿臣以为增收二百万两还是低估的。”

见李煜还在犹豫,周宣有点着急,眼望小周后,露出恳求的神色。

小周后分别看了李坚和周宣一眼,莞尔一笑,对李煜道:“陛下是不是担心商人地位提升,士、农、工三民会有非议?”

李煜点头道:“士、工也就罢了,主要是农,唯农嫉商,朕忧心此项法令一出,将招致农夫非议。”

小周后道:“自隋唐以来,工、商之民入仕的比比皆是,白居易曾上书武宗‘但恐所举失德,不可以贱废人’,陛下也看到了,这些商人颇知忠义,岂能因其是四民之末而阻其效忠之路。”

见李煜意有所动,周宣趁热打铁道:“陛下,商人捐资,首先用于军队和兴修农田水利,这样可以调剂农、商之间的嫌嫉,法令施行之前,可借邸报进行宣扬,制造声势,民众需要的是引导,如此,政令必通。”

李坤在一边察颜观色,虽然他很想反对李坚和周宣的提议,但现在小周后已经表态支持,他如反对实为不智,李坚、周宣笼络的是商人,占唐国百姓大多数的却是农、工,一旦需要,他李坤可借农、工来大做文章,让李坚、周宣自食其果,当即默不作声。

李煜终于点头道:“那好,就让中书省与门下省协同拟定法令,待机施行。”

立法原是尚书省之权,但唐国未设尚书省,立法之权就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掌握,经皇帝核准生效。

周宣与李坚相视一笑,都是长长出了一口气,总算办成了一件大事了。

这时,岸边羽林卫军士高声道:“周府女乐取到,请示下。”

因为李煜有令在先,不许羽林卫张扬,所以羽林卫通报时含糊其辞。

李煜即命画舫靠岸,让信州郡公府的女乐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