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不须孙公为难”,柳毅一脸得色地说:“段镇北受封齐国公,朝廷无一兵一卒支持;赵已灭,魏国势力不彰,兖州徐州万民无人守牧,朝廷但有一兵一卒渡江,垂手可得万里国土;朝廷如此行事,颇令人难测。孙公回朝,就说我汉国出兵,已收复光州,请朝廷速派人接管州治便可。”

说实话,东晋十六国历史中,就这段历史最令人不可思议。羯胡石赵崩溃后,兖州徐州沃野千里处于无政府状态,冉闵黄河之北,忙于跟石赵残余交手;慕容鲜卑在燕山之北,埋头接管幽州;北凉、仇池、代国、匈奴铁弗争夺陕甘宁夏。黄河之南长江之北的广大地区一片权力真空。段龛以数百骑就能掌控青州。此时,朝廷只要随意任命几名官员填补权力空白,便可拱手恢复青徐兖万里故土。

那样,历史就完全不一样了。

然而,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整个朝廷对江北完全不作为。他们啥事也不干,专业闹内讧,直至亡国!

人怎么能愚蠢至如此地步,实在不可思议。

柳毅刚才的话虽然客气,又貌似谦恭,但却等于狠狠扇了朝廷一记耳光。

此时此刻,江北,汉民生活如水深火热,屠杀使他们绝望,朝廷的背弃使他们看不见明天。柳毅的态度,正代表江北大多数汉民的心态,他们看穿了朝廷的懦弱,宁愿相信暴虐的冉闵,宁愿相信对他们稍微温和的慕容鲜卑,宁愿相信隔海相望的“匠汉”,也不期待朝廷的解救。

那是比海能枯、石会烂,更为渺茫的非常事件。

汉民的绝望,柳毅的轻蔑,没有动摇孙绰原先的想法。也正在这种情形下,当桓温提出北伐时,整个东晋朝廷首先想到的不是恢复国土,进而解救同胞。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万一桓温北伐成功,这大功怎么奖赏?

无法奖赏,所以不能北伐。至少,不能让桓温这个常胜老将主持北伐。

当然,继续偏安更好。

这是整个朝廷的心态,柳毅说的再沉痛,也动摇不了深知朝堂内幕的孙绰。他只淡淡一笑,漠视了柳毅。

“晋使何在?”,孙绰转移话题,询问新任宣慰使的下落。

“我等挽留不住,那位晋使强行出海,不幸遭遇风暴失踪,如今,我等正在四处寻找”,柳毅诡异地一笑,叹息道:“大海茫茫……啊,太遗憾了。”

孙绰一惊,他知道汉国不会容忍这位晋使抵达三山,但没想到,汉国居然使出这么决绝的手段。

文兵率直,不忍见孙绰满面惊慌的神情,好心地提醒:“估计,他现在正流落到某个荒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