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页

赵谦入得京师,先到兵部挂名报道,然后径直找杨嗣昌,将温体仁贿赂的罪证交了上去。

杨嗣昌早就筹备好了对温体仁的攻势,负责弹劾、负责帮腔、负责总结的官员都已安排妥当,拿了温体仁的罪证,心下更有了十二分的把握。

赵谦在一旁提醒道:“元辅误国害民,导致十数万官兵阵亡,几十万百姓水深火热,祖师爷这次决不能让他有任何机会。”

杨嗣昌冷冷地说道:“他纵是会七十二般变化,这次也难逃法网!”

这时人报高启潜传旨来了,杨嗣昌和赵谦急忙出门迎旨。

高启潜站定,昂首挺胸道:“口谕,着温体仁、杨嗣昌、赵谦、毕自严……入宫见驾。”

“老臣(臣)接旨。”

杨嗣昌在赵谦的搀扶下站了起来,问道:“高公,皇上龙体安好?”

高启潜叹了一声气道:“唉,皇上还躺在龙塌上……听说廷益回京了,便召各位进宫商议国策。对了,廷益在江浙,可从郑芝龙那里催到税款了?”

赵谦道:“还没有,郑芝龙百般推阻,不愿纳税,下官已经命福建巡抚邹维涟筹办新式水师,届时武力逼迫郑芝龙就范。”

高启潜听罢吃惊道:“筹办水师得要多少银子?”

“第一期大概要两三百万两。”赵谦老实交代,这样的大事,瞒也是瞒不住的。

高启潜低声道:“这个时候,辽东新败,闯贼猛攻长安各镇,皇上正欲用孙督师调兵取潼关,军饷还没有着落,廷益置办水师几百万两,要是被皇上知道了……”

赵谦道:“银子乃是江浙赋税羡余及各大户商贾捐献的银子,这要是办不起来,恐怕出钱的人不依。”

高启潜看了赵谦一眼,说道:“廷益好自为之。”

赵谦杨嗣昌跟着高启潜进了紫禁城,因皇帝还在病榻,住在坤宁宫,由皇后照料,便被高启潜带进了内宫,高启潜说道:“皇上吩咐的,不打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