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于是赵谦采纳了张岱的意见,率军迅速从枣阳南边通过,行至武水,伐木修桥,然后选了高地修筑环形工事,守在武水两岸,不走了。

赵谦军和其他官军比起来,人数较少,而且粮草充足,至少也能坚持个两月,而何腾蛟等人的军队人数达十万,粮草又不足,就算省着点吃,最多吃不过一月。

张岱派斥候靠近枣阳,用重弩将书信射入城中,告诉里面的官军,粮道已通。

两天之后,赵谦的斥候带了一个全身是伤的军士进入大帐,那军士猛灌了几口水,呛得不住咳嗽。

赵谦惊讶道:“城中缺水了么?”

那军士喘了一口气,“哐当”一声跪倒在地,“大人,那张献忠挖了河道,城中已断水几天了,城池下边,全部是石头,挖也挖不动,再这样下去,咱们渴也得渴死了,诸位将军恳求大人,发兵救之!大人之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那军士用沾满血的双手从衣服里掏出一封书信来,呈到赵谦面前,赵谦接过来一看,信中全是奉承之词,恨不得叫赵谦亲爸爸。目的就是一个,要求赵谦解围。

赵谦用无辜的表情说道:“本官只有两万多人,城中有十万兵马,你们也无法突围,本官如何解围?”

那军士不住求情,好话说尽。赵谦这才说道:“本官可以答应何腾蛟等人,待他们出城接战之时,与之内外夹击,打通道路。”

赵谦叫人写了回信,仍然准备用重弩射进城中,因为不可能叫这个冲出来的军士又冲进去,不说成功几率,也太没人道了。

那军士吃了饭缓过气来,这才觉得不对劲,要打通粮道,必须攻下桐柏等地才行,不然粮队随时可能被劫掠。而赵谦却驻扎在桐柏南边大老远。

军士问道:“大人真的打通粮道了么?”

赵谦道:“本来准备攻下桐柏,张献忠主力威胁,本官寡不敌众,只得南下。”

“啊!这,这……”军士口不能言。

赵谦笑道:“总之何腾蛟得自己想法出来才有水喝不是。”

这军士不可能回枣阳去,赵谦倒是爽快,直接对他说根本没有打通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