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页

“是。”

“满清那边有什么动向?”赵谦问道。

邹维涟道:“江苏各县清军所占州县,正在积极筹备守城,清军主力尚未南调。”

“只要清军南下,我便亲率水师沿途袭扰,威逼京师,这次看满清尚有什么招架手段。”赵谦得意地说道。

邹维涟陪笑了几声,说道:“据报,李自成自长安北上,进入了山西,看来他还是要走上次入京的老路。”

赵谦道:“京师西面的雄关要塞,可不是随便能攻破的,待满清溃败之时,我从天津老路入京,便捷了不少,京师这次李自成没有份了。”

过了一会,那个周县令回来了,说道:“禀赵阁老、邹督师,下官已安排妥当,请二位进村休息。”

“走吧。”赵谦说完,马夫抖动缰绳,马车开动。

进了村子,村民们都各自待在家里,并没有隆重地相迎,这一切都是赵逸臣的意思。赵谦对此比较满意,他也没有过分骚扰村民的打算,只不过在城里呆久了,在乡村里过一晚,感觉还是不错的。

这个村庄里最大的便是乡老。赵谦等人便住在乡老的院子里。

乡老并不是官吏,更不是指派的,一般就是村民们推举出来的有名望的乡绅,负责管理村民。明朝在地方基层的管理十分松散,基层反而非常民主,所谓推举,和选举也差不多了。

农村的组织方式是以每一乡村为单位,构成一个近于自治的集团,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定订立自己的乡组,一村内设“申明亭”和“摆善条”各一座,前者为村中乡老仲裁产业、婚姻、争斗等纠纷的场所,后者则用以表杨村民中为人所钦佩的善行。

一年两度,在阴历的正月和十月,各村都要举行全体村民大宴,名曰“乡饮”。在分配饮食之前,与会者必须恭听年高德助者的训辞和选读的朝廷法令,主持者在这一场合还要申饬行为不检的村民。如果此人既无改悔的决心而又规避不到,那就要被大众称为“顽民”,并呈请政府把他充军到边疆。

这些乡绅,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到县里报个名,就算上任了。但明朝管理系统还有一套办法,就是保甲制度,配以路引,将百姓束缚。

这种制度,和现代的户籍制度、身份证一般有效。之所以几百年后咱们还不抛弃它,证明这种制度有它的作用。很适合国情,很适合统治百姓,所以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没有身份证了,我们还在用。

“申明亭”和“摆善条”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一个代表法律,一个代表道德。所以,在大明,道德和法律一样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和现在的理论很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