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页

这会儿赵氏集团准备登基都准备了好几个月,扫除了所有可能的障碍,就差最后一步了,赵谦却不能直接就说好吧,而要推辞一番,这种事的形式,马虎不得,他便一脸真诚地说道:“先皇隆恩不敢弃,恐愧对先皇在天之灵。”

这种拥立之功大伙都要有个份,赵逸臣张岱等人纷纷劝进,赵谦一一委婉拒绝,但并没有责骂,这就是一个信号了。然后赵谦又说道:“前方大军战事急迫,我看还是以后再说吧。”

韩佐信当下明白,因为邹维涟还在卫辉府,赵谦这才多次拒绝。

韩佐信便道:“请大人率西虎营检阅前线布防。”

邹维涟现在不在卫辉府,大军是布置在卫辉府一线,但他本人坐镇开封府督军指挥。

近两月来,京城出了不小的动静,司礼监掌印高启潜失踪,朝廷地方换人频繁,因贪墨下狱者甚众。

有幕僚早就察觉到了玄妙,私下找邹维涟密谈,进言道:“京师发生的事,大人以为缘由何在?”

邹维涟见左右无人,低声道:“元辅莫不是要……”

幕僚急忙点点头,说道:“元辅现在还没有行动,恐怕就是因为大人还没有表态,不知大人是要站在哪一边?”

邹维涟沉思了许久,他作为前朝旧臣,但后来许多年里都是和赵谦是一个阵营,心里自然也是偏向赵谦的。其实邹维涟就算想反对赵谦,也是困难重重,首先要兵变的话,新军内部就不好收拾,下边还有许多赵氏的亲信。就算兵变成功,整支兵马没有给养,长江又有水师截断,后勤是个大问题。

邹维涟不是流寇,大凡干事的人,都有一个后方基地,所以要反抗绝非易事。

再说邹维涟也不愿意兵变,他为什么要兵变呢?邹维涟还没有动过自己也要当皇帝的打算。假设和赵谦为敌,虽然打着勤王的旗号,但是实际上就是要和赵谦争天下了,邹维涟的势力还没有到那个份上。李定国等人扶持个新皇帝,可以争上一把,邹维涟作为赵谦一党的人,没有必要冒险。

幕僚和邹维涟一般的看法,当下的局势,最明智最安全的莫过于支持赵谦,即可免去了风险,还有拥立之功,成为开国元勋,恩泽后代。

幕僚见邹维涟不语,自然是心照不宣,遂建议道:“卑职有一言,不知大人……”

“请讲。”邹维涟说道。

“时大军屯于卫辉府,大人可赶制龙袍,邀元辅到开封检阅布防。待元辅到时,召集诸将将龙袍加于元辅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