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夺宋[校对版] 浮沉 2389 字 2023-03-16

安敬却对那玩意不甚感兴趣,他本是国家干部出身,舞文弄墨尚可,让他去操刀执戟却是十分别扭,为此他说“……朝廷重文轻武,我却想做大事,还须投其所好,舞弄家伙的营生叫高宠、石宝他们去做吧。”

二女自不敢对衙内进劝,而她二人跟着衙内折腾近月,本身却受益不浅,《黄帝阴阳经》讲求的便是龙虎双修秘法,益则双益,损则则损,她两个日日食精,修为上自是迈进一大步,突破了三两年的瓶颈,而衙内也极大的强化了骨骼经脉,便是他不练外功,确也不是什么文弱书生了,而且随着修进日深,还要更精湛!

这期间,安敬把乐寿诸事也都安置妥了,尤其是高宠、石宝他们秘密训练的五百精锐混了顶合法帽子,便称乐寿乡勇,农忙时耕作,农闲时操演,表面上是这个说法,实则农忙时也不见得他们去种地,又是给拉进了啸风峡深处去苦训,却不虞被外人察知……另一方面,衙内还亲自与凌震在啸风峡山里寻到了煤源,更用火药演炸,经过几番测试之后,凌振这火药专家就拿捏住了配药新方和用法用量,更对衙内佩服无比。

对衙内提供给他的新火药配法确是惊异万分,他本人做为禁军火器专家,有机会接触宋朝军械典籍《武经总要》,里面大量介绍火药制方、用法,但是按照衙内提供的方法,硬让他在二十日时间里搞出了黄色炸药,其实就是苦味酸,衙内前世是国家干部,他还是煤矿安检局呆过,对矿山炸药之类的储藏、管理曾做过细致工作,为了做好工作自然要深入了解一些知识,所以衙内懂得关于炸药方面的知识也不奇怪,不过也仅止于此了,更深奥的他也不清楚,凌振即是这方面的天才,就交给他去研究吧,并告诉了好多预防毒害的措施。

在凌振眼中,衙内就是天上的火神下凡,被他敬若了神明,同时也接受了衙内分派给他的秘密任务……

还有一些计划在衙内脑海里也形成了雏形,但只是觉得现阶段没能力捣腾,也就没有说出来,先把河运搞起来,把煤大量的开采出来,还让石秀等人去一趟河东寻找更多煤源,并与当地商户联合开发煤矿产业。

眼下的南北舟事也仅限于这些作为了,限制衙内发展的是没有地盘,河间乐寿离的宋辽边境太近了,就怕辽人一个冲锋袭击过来把自已一番心血折腾光了,所以他心中理想的发展基地在江南,首个目标是建康府。

政和三年,朝廷颁诏,升润州为镇江府、苏州为平江府、定州为中山府……九月,崇奉道教的徽宗诏道士王老志入京,封为安泊处士,大宋境内广置教观,并官员贬去亦授道使之衔,亦食俸禄若干,荒谬透顶!

这些日子安敬和父亲又讨论了入学的问题,本来安敬想去天下各州逛逛,并结天下豪杰异士,可屈指数数距离明年春闱没几个日子了,若走的远了再返京也非一日可抵,父亲却说不若直接入京师太学好了……

历朝历代朝廷都设国学,按宋律,国子监只招收七品官员以上子弟,说起来安敬刚刚达标,不过在熙宁4年王安石在太学实施‘三舍法’之后,国子监就成了名存亡的‘贵族学府’(非官员子弟不录),而太学却是面向庶民的,三舍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依照学生的学业进修,通过考核再依次升舍,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各有定员;崇宁年,宋朝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兴学,这次是蔡京主持的,在州县普遍设学,各地都实施三舍法,县学生可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至此,大宋朝才算有了更完善的学术设施……

这次预以学校取代科举,但后来蔡京罢相,科举制复用,如今蔡京复相后,便成了三舍法与科举制并行的形势,并置书学、画学、算学、武学等科目,每年上舍生须经礼部试法,次年皇帝主持殿试,赐三十几名上舍及第(等同进士),直到宣和三年(1121年)才完全恢复了科举制,只是太学仍保留了崇宁年的订制。

可以说每年太学上舍生中要出三四十名当官的,与上舍限额二百名学生的比例来看却是录用率很高的。

安贞的意思是让安敬去太学接触一下那个氛围,与日后也是有好处的,必竟大宋朝一批年轻的新锐都集中在太学,至于年龄上也没有什么限制,有的人四十岁才进士及第,却应了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

……

政和三年,十月十一,徽宗册封中宫内侍都知花蕊为婉容(嫔,从一品;次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刚刚入京的安敬就听到了这个消息,心下不竟苦笑了,数月前给这个女人拦在开德行宫桃林,跪求欢情,却把自已心爱的莺美给搞跑了,细思量却不知要恨她还是怨她,但纸里终须是包不住火的,迟一天露馅吧。